第(1/3)页 东柏林。 李奕涛将护照递给东德边防警察时,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方向盘,同时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柏林墙另一边的城市。 东柏林一个很近,同样也很遥远的地方。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难免会有一些好奇。 柏林墙检查站的东德警察又一次检查了他的轿车,甚至用车底镜检查车底以防止夹带非法物资。 “英国商人?” 戴着毛皮帽的边防官仔细核对着护照,说道: “你来东柏林的目的?“ “技术引进。” 李奕涛看着对方,解释道: “和人民企业洽谈玻璃制品合作,已经和外贸部门进行了沟通。” 穿过厚重的混凝土检查站,东柏林突然在晨光中展开——宽阔的卡尔·马克思大道两侧,新建的公寓楼整齐排列,外立面贴着浅色瓷砖,在冬日阳光下闪闪发光。李奕涛摇下车窗,冷空气中飘来《国际歌》的旋律——街角广播柱正在播放早间新闻。 这确实与西柏林截然不同。 没有霓虹灯,没有可口可乐的广告,当然同样也看不到芬达的广告。或者其他任何广告。 但是却可以看到很多巨幅的海报,那些海报绘制在高墙上,海报上的人们看起来是健康且有力量的。当然同样也是幸福的,同样也是神情激昂的。 每个十字路口都有崭新的红绿灯,人行道上穿着厚棉袄的工人们步履匆匆,锃亮的电车准时驶过站台。只不过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与海报上类似的表情——他们大都是神情冷漠,哪怕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李奕涛都有一种感觉——这些人似乎和西柏林或者西德人是不同的。 哪怕他们是同一个民族,但是几十年下来他们似乎早就成为了两类人,当然这是一种感觉。 从表面上看起来,东柏林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但是却感受不到任何繁华。 李奕涛想起《经济学人》的报道——这里是苏东集团向西方展示“东方世界优越性”的橱窗。 只是这个橱窗是感受不到任何繁华的。 “史蒂文先生!” 外贸部官员克劳斯热情地握住他的手,在接到他的电报后,外贸部很重视这次交易,安排他与对方进行洽谈,几年前,他们曾经打算把这款玻璃杯出口到西方,以换取外汇,但是却没有商人愿意代理,现在有人愿意购买它的技术,倒也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这位皮特·史蒂文先生,还是家乐福公司的总裁助理——超市女王斯坦娜的儿子。 也正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所以作为副部长的克劳斯才会亲自与其会面。那怕对方只是对一款玻璃杯感兴趣。 “您对玻璃杯感兴趣?” 他从一旁的工作人员的手中接过一个玻璃杯,说道: “你说的摔不烂的玻璃杯,就是这款,它的性能非常好,而且价格低廉,只比普通玻璃稍贵。” 李奕涛接过杯子,指节轻叩杯壁——沉闷的声响确实不同于普通玻璃。去年从娜塔莎那里知道这种玻璃杯后,他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每次想到娜塔莎的时候,他总会想起这款杯子。 娜塔莎是他在长安认识的苏联女孩,虽然他们只有短暂的接触,但那个漂亮的女孩却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喜欢她,不,应该说是爱上了她。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到那里去找她。或许是因为太过思念,他想到与她的一些过往,然后来到东柏林。 “从一米高度坠落,破损率仅20%,”克劳斯突然松手,杯子砸在橡木地板上弹跳两下。 “你看!” 李奕涛弯腰捡起完好无损的杯子,心头却闪过一个念头——如果这种化学钢化技术能用在汽车挡风玻璃上…… “技术转让费多少?” 他故作平静地问。 当克劳斯说出那个低得离谱的数字时,李奕涛差点捏碎手中的样品,这简直廉价的超出他的想象,如果将它应用在挡风玻璃上,肯定能够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在外贸部签完合同后,李奕涛就住了东柏林的一家外事酒店,他还需要在这里和生产厂家进行商谈,讨论技术转让的具体事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