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里桥和城西派出所出动了二十余名警力,对西郊那边山林外沿途的监控进行了排查,并没有发现可疑的人或车。 这个结果在陆诚的预料之中,凶手在作案前对场地进行过多次勘查,必然会找到一条没有摄像头的撤离之路。 现在的调查方向,主要还是射击俱乐部的那些资深会员。 秦勉和欧阳老板是曾经是战友,知根知底,俱乐部的内部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调查。 苏清舞指挥同行的几名刑警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一组人负责调取会员的电子档案和后台活动记录,一组人开始对在场的会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初步的、细致的讯问。 另一组人检查俱乐部的枪械库,虽然合法登记的运动枪支都使用特制弹药,与实弹完全不同,但流程管理和出入库记录必须核查,看是否有违规操作或疏漏。 陆诚则是自由活动人员,苏清舞没对他下达任何指令。 在她看来,不对他作任何安排,才会让他有最大的发挥。 陆诚目光扫过一个个被询问的人,系统技能一直没有触发。 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都查过了,没什么问题。 剩下就是资深会员。 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玩枪械的消费很高,尤其是枪械改装,一把枪大几万才入门而已。 你如果要求高,什么光学瞄准镜、侧边瞄具都给整上,满配价格高达几十万。 离谱的是,可能一个配件都比裸枪贵。 所以,调查这些人并不容易。 有的人甚至在国外出差。 如果那么容易把人聚齐倒是简单了,只要全部带到陆诚面前,直接用“挂”一查就能锁定凶手了。 经过两天的时间的调查,嫌疑人最终锁定在五个人身上。 俱乐部后台的会员数据库,这些人符合“资深枪迷”、“对改枪、自制感兴趣”、“有相关技术背景(如机械、军工、精密加工)”等标签。 王强:资深会员,狂热爱好者,但记录显示他主要痴迷于收藏名枪模型和参加IPSC(实用射击)比赛,对自制枪械兴趣不大,技术背景是食品加工。 秦海峰:前射击运动员,俱乐部公认的技术流高手,对枪械结构和弹道有研究,但档案里没有提到自制改装,技术背景是体育教育。 李默:机械工程师,枪械论坛“DIY天地”版块的活跃用户,发表过几篇关于简易膛线加工的心得帖… 周正:前军工企业精密车床操作工,注册会员才三个月,但活动频率极高。档案备注栏里有一条简短的记录:“曾向俱乐部维修部咨询过老旧枪管修复问题”。 刘明远:电子工程师,资深会员,俱乐部论坛“弹道与精度”版主,经常组织线下技术交流小聚会… 筛查后还有五个,嫌疑人有点多,主要是太凑巧了,这些人都没有不在场证明。 陆诚猜测,这些人不是没有不在场证明,而是故意说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