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57年的长江大桥,高耸的塔楼是桥头堡)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内,李爱国跟老猫数次巡视大桥,调整防御方案。 水面增设了巡逻艇,桥头堡外筑起了护栏,另外调集了五百位卫士作为后备人员驻守两岸。 大桥的防御水平直线上升。 防御已成,只待敌人。 只是跟预想的一样,袭击并没有到来,周文忠难免有些着急了,老猫和李爱国却很淡定。 他们知道敌人一定在暗中盯着这边。 并且,李爱国现在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参与大桥铁路桥的行车实验工作。 抵达汉阳的第三天,李爱国和131司机组,还有江安机务段的同志,参加了武汉大桥工程局(今中铁大桥局集团的前身)召开的会议。 按照大桥指挥部的计划,整个行车实验需要进行三天,测试的内容包括火车客运满载,货运满载,甚至还包括火车出现事故停在大桥中间。 “实验的项目已经发到你们手里了,实验关系到铁路桥是否能够保证安全,我希望你们一定要压根按照计划书进行实验。” 在会议上,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的领导站在主席台上,缓声讲出了行车的具体要求。 他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显得格外沉静,两手插兜,给人一种沉郁的感觉。 虽然他极力掩饰,李爱国依然能看得出来,他一条腿比另外一条腿短,脚上那双皮鞋应该是特制的鞋子。 李爱国看着此人,总觉得有点眼熟,但是又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这时候,邢段长站起身表态:“梁委员,您放心,我们的火车司机都是老司机,绝对不会出岔子。” 梁委员.李爱国猛地瞪大眼睛。 此人应该就是现代中国古建筑的解密者、传承者和保护神——梁四成了。 当然了,对于大众来说,梁公的儿子,林慧因的丈夫这两个名头可能会更加响亮。 李爱国这才想起来,梁四成是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也是大桥的设计者之一。 梁四成是个非常聪明通透的人。 他是北洋二代出身,却没有走仕途,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学二代。 解放后,那些北洋二代被横扫一空。 不掺和政事,只做学问的梁家反而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得到了重视,出现了一门三院士的盛况。 林慧因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女。 梁四成比林慧因要聪明多了,知道要低调一点,好好做学问,才是长久之路。 林慧因就整个一个没有长远眼观,交往的那些人净把她往沟里带。 梁四成去年当选了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是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主持今天的会议,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看到前门机务段抢了先,江岸机务段的孟段长也不甘示弱。 “领导,您放心,我们江岸机务段的江山和刘大利同志都是最优秀的火车司机,他们肯定能够完成任务。” 邢段长站起身接着说道:“我们前门机务段的曹司机和李司机都是国内一流的火车司机。 他们执行过上百次行车任务,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 “那好吧,大家伙都有任务在身,如果没有意见的话,现在散会!” 梁四成见两人杠上了,很宽厚的笑了笑点点头,便准备宣布会议结束。 突然。 角落里举起了一只手。 “领导,我能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吗?” 江岸机务段火车司机刘大利看到李爱国举起了手,惊讶的嘴巴几乎能吞下鸭蛋。 勇。 这火车司机真是够勇的。 真的以为这里是京城啊,别人都照顾你? 梁委员是通天的人物,能够直接跟大佬们面谈的! 看到李爱国举起了手,邢段长吓得额头上的汗水都快冒出来了。 大桥工程局肯定早就经过多次讨论,才确定下来行车实验的内容。 今天开这个会议,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李爱国还真当了真? 邢段长连忙拉住李爱国的胳膊,看向梁四成。 “梁委员,你别听这小子的,他特别喜欢胡闹。” 刘大利见邢段长打圆场,站起身阴阳怪气的说道:“胡闹也得分清楚地方,在这么严肃的地方胡闹。 可见李司机这人是个不喜欢遵守纪律的人。这样的人,压根不堪大用。”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直接将事情闹大了。 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凝重了起来。 那些领导们和专家们也清楚前门机务段和江岸机务段之间的矛盾,此时都心中一叹。 这火车司机还是太年轻了,比试还没开始,便被人抓住了马脚。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梁四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摆了摆手。 “今天咱们是开会,就应该畅所欲言,李爱国同志是一线司机,负责驾驶火车,可以发表意见。” 闻言,刘大利脸色尴尬起来。 却还是有些不服气的说道:“他就是个火车司机,能提什么好的意见,梁委员,您太看得起他了。” 孟段长心中也憋了一肚子火,本来没打算拦着刘大利。 见他越来越过份了,也不得不拉着他的胳膊,命令他坐下。 梁四成神情没有任何变化,笑着看向李爱国:“李司机,你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来了。” 李爱国缓声道:“梁委员,您和技术委员会的考虑非常周全,考虑了火车行驶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 但是,咱们的铁路桥是双轨道,我觉得应该还应该考虑到两列火车在铁路桥上全速相对行驶的情况。” 此话一出,梁思成的脸色微微一变。 技术委员会的张技术员举了举手,站起身来说道:“李司机的考虑确实非常周全,但是火车相对行驶的状况我们考虑过了。 在大桥上,车速限制为四十公里每小时,在这种速度下,两列火车不会对彼此和大桥产生太大的影响。” 刘大利刚才就想反驳李爱国,但是他不懂技术啊。 听到张技术的话,连忙大声说道:“李爱国,你以为咱们项目组这些高级工程师们,比不是你一个技校毕业的司机?” “那当然不会,我的知识储备远不如在座的各位。” 李爱国话音一转:“但是,我在驾驶火车的时候,遇到过大风天,每当大风天两列火车相遇,之间产生的横道风远超过平日,总会让列车车身产生颤抖。” “大风天”张技术员脸上浮现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刘大利见事不对:“哪有那么多大风天,再说了,每次风速超过七级,咱们段里面都会提前预警,再次降低车速。 李爱国,我看你就是吹毛求疵,给技术委员会这些技术员们挑毛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