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翌日一大早。 李爱国推着自行车来到前院. 此时,三大爷早已身姿笔挺地等候在那里. 只见他肩膀上挎着个小巧的布包,手中却颇为突兀地拎着一根棍子。 棍子? “三大爷,你这棍子是?”李爱国见状,微微顿住脚步。 自行车的车轮也随之停止了转动,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这是打狗棍,当然了,这玩意也可以打人。”三大爷一屁股坐在了自行车上。 好嘛,三大爷现在要变成刘海中了。 不过这事儿跟咱李爱国也没有关系。 他可是早就苦口婆心地提醒过阎解成,到了扳道站可千万别胡来。 谁能想到,这家伙还是管不住自己,招惹了乡下的小姑娘,这才闹出了如今这般局面。 “三大爷,坐在后座要老老实实,千万乱叫唤。” “那不能管,我最老实了,只是我昨儿忘记请假了,还得麻烦你把我送到红星小学。我知道条近路,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三大爷坐在车座上紧紧抓住李爱国后腰。 “坐好了您呐。”李爱国微微猫下腰,猛地一蹬脚蹬子。 自行车瞬间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去,带起一阵轻微的风声。 坐在胡同口的大娘们瞧见这一幕,纷纷停下手中正纳着的鞋底,啧啧称奇:“昨天这小伙子带了个小伙子,今天换成老大爷了,还真是不挑食啊。” 李爱国:“.” 晨光下,一个年轻气盛、身姿矫健的小伙子骑着自行车,载着一个头发略显花白、坐姿略显拘谨的老同志在胡同里风驰电掣般穿梭。 坐在后座的老同志时不时扯着嗓子喊道:“拐了,拐了……” 那声音在清晨的胡同里回荡,引得不少早起的居民纷纷侧目。 片刻功夫后,自行车抵达红星小学,三大爷请了假,李爱国又载着他来到了前门机务段。 此时运煤车已经停在了站场上,正准备出发。 李爱国带着三大爷来到火车头旁,敲开了侧门,给火车司机介绍了三大爷的身份。 “是解成的爹啊,快上来吧。”火车司机显得很热情,伸手将三大爷拉上了司机楼。 至此,咱李爱国这趟顺风车业务才算是圆满完成。 只可惜的是,这一番折腾下来,竟是没有人给运费。 李爱国也只能无奈地耸耸肩,暗自苦笑。 哼着轻快的小曲,李爱国悠然自得地来到工作室内。 他先是踱步走进温室里缓缓转悠了一圈,仔细检查西红柿、黄瓜的生长情况。 等从温室里出来,周齐工、郑教授、陈教授三位组员已经来上班了。 寒暄几句后,李爱国从柜子里取出一摞子资料发给三人。 “各位,现在红星轧钢厂那边的生产工作正在进行中。 集装箱标准化技术也制定得差不多了,咱们的主要工作是申请专利。” 周齐工三人都是老技术员了,清楚专利的重要性。 三人接过资料后,二话不说,立刻埋头忙碌了起来。 周齐工翻开第一页,对着一个长方体看了半天,举了举手:“李司机,那些技术标准确实可以申请专利,毕竟其中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但是这箱体就是个铁盒子,咱们要是申请专利的话,是不是不太合适?” 郑教授和陈教授也纷纷点头:“别人要是造铁盒子,咱们要是不让别人造的话,那也太不合适了。” 李爱国指了指图纸说道:“这哪里只是个铁盒子! 你看这长宽高,都是精心设计出来的,内角和外侧都有特殊的设计,还有这特制的弧度,太有技术难度了。 别人做铁盒子咱们管不着,但是不能做跟咱们一样的铁盒子。” 这年月的人实在是太老实了,在后世有家手机公司把手机屏幕的长方形申请了专利。 相比较之下,集装箱的设计还是有很高的含金量的。 周齐工虽然觉得还是有点心虚,但还是根据李爱国的意思,把外观和尺寸写进了专利申请的资料中。 资料的整理工作花了大半天时间,几人小心翼翼的将资料装进档案袋里,用密封条封上。 “李司机,现在咱们该怎么做?”周齐工将资料递给李爱国。 这种申请国外专利的事儿,在交通部门还不存在。 “你跟我跑一趟铁道研究所。” 就这样,周齐工一脸懵逼的坐在车座上,跟着李爱国乘着自行车来到了铁道研究所。 他看着李爱国敲开了铁道研究所主任的办公室门,将资料交给了刘国璋。 刘国璋检查了封条,喊来了一个工作人员,把档案袋交了过去,叮嘱道:“你马上把这个档案袋通过火车送到三趟快车上。” 工作人员接过档案袋快速离开。 李爱国拿起刘国璋办公桌上的电话,摇动了一通,一番转接后,对着话筒说道:“皮特大状,你好,这边是京城李爱国。 集装箱专利申请资料马上能送到火车上,你两天后能收到,这次申请专利跟以前一样,不要大张旗鼓。” 叮嘱一番后,李爱国挂掉了电话。 周齐工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嘴巴微微张开,半晌才回过神来,喃喃道:“这就算是完事了?” “完事了。下面的工作就交给港城那边了。”李爱国挂上电话,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 海克斯科技现在在港城算是知名的科技公司了。 为了方便申请专利,解决专利纠纷,杨继宗高薪聘请了几个港城的知名大状组建了律师团队。 只要资料送去,那些大状就会立刻展开工作。 随后,李爱国又与刘国璋寒暄了几句,这才带着周齐工离开了铁道研究所。 一路上,周齐工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依然没有从刚才的震惊中挣脱出来。 他原本以为李爱国申请专利,需要先递交到部里面,再通过部里面联系国外的负责人,然后再排期等待。 没想到。 只是一个电话,李爱国就联系到了港城。 只是一句话,李爱国就把申请专利的事儿办妥了。 周齐工也曾经搞过小发明,只是想在国内申请专利,给上级申请了四五次,却全都被驳回来了。 相比较之下.两者的效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要是以后也能享受这种待遇就好了. 专利申请资料送走后,集装箱的研制工作马上要进入下一阶段了,李爱国给周齐工几人放了一下午假。 “老周,这阵子你们辛苦了,这是机务段特意给你们的补助。”李爱国深知要想马儿跑,就得给草的道路。 特意给三人申请了生活补助。 补助不多,也就是几张布票和工业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