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待看到沈逾白连续拿出四个琉璃杯后,竟又拿出一个琉璃壶时,他脑中一片空白。 “一整套琉璃茶具?” 掌柜失态道。 沈逾白对掌柜拱拱手:“劳烦掌柜掌眼。” 掌柜胡子抖啊抖,手心也全是汗。 不动声色在后背擦了下,伸手轻轻触碰茶壶。 入手温润,竟一丝杂质也没有。 不过这一看,掌柜却连连摇头:“可惜啊,如此好的材质,器型却不够精美,不然可卖上高价。” 掌柜一向自诩文雅之士,对茶具一类当然也有所研究。 粗略看过去,这套茶具确实唬人。 全套琉璃材质的茶具真是见所未见。 可惜制作之人缺了些技术积累,若能请来大师烧制,必定价格高昂。 只是那样一来,也轮不到他来评论这套茶具。 平日里他的书肆有不少文人雅士来闲聚,到时拿出这样一幅茶具,该是如何长脸。 掌柜有心留下,开的价格也不低:“我也不与你绕弯子,这一套茶具材质极好,只是器型笨拙,落了下乘,若你真心想卖,我可给50两白银。” 价格超出沈逾白的预期,也看出掌柜说的是良心价,也就不再多还价。 沈逾白将书肆里一些关于大越的史书都买下来,又买了一套文房四宝。 杂七杂八算下来,竟花了23两。 剩余27两,沈逾白特意要求换了两贯钱,剩余25两拿的碎银子。 将钱塞进布袋子里后,只能再装些笔墨砚台,纸张和书是在怀里抱着出来的。 等他出来后,罗二舅和罗氏赶紧跑过来将东西都放到手推车里。 “卖出去了?” 罗氏惊喜问道。 沈逾白道:“掌柜觉得我字写得不错,给我布置了一些活,还付了定钱。” 这次卖琉璃茶具赚的钱需要找个来处,抄书便是很好的由头。 他们也只会当他买的史书是要抄写的内容,往后就算家里没找到,会猜想是还给书肆。 罗氏和罗二舅如何高兴不必赘述。 三人一同来到县城最大的医馆同济堂。 排了半个时辰的队,总算轮到一位坐堂的老大夫。 老大夫得知沈逾白是痨病,还咯血后,赶紧把三人带到一间单独的屋子。 屋子里有浓重的艾草气味。 “多久了?” “三年多了,他光是卧床就有三年,不过最近好了不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