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是啊,本市所有的失踪记录我们都比对过了,都没有和被害人相对应的,而且,我们还发出去上万份的悬赏通告,所有的办案民警过年期间都没有休息过一天,可以说,整个县城,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这件案子,可到现在,依旧没有人能够提供有用的线索,也没有失踪家属报案,这都把我们给愁死了。” 欧队长无奈地说道。 听到这句话,叶默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个飞来湖水库有多大?” “这是个中型水库,总面积 223 平方公里,中间还有两道桥,我们怀疑凶手就是开车将尸体从桥上抛尸下去的,顺着水流从上游漂到了这边。但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桥上的监控记录已经超过了时限,所以很难进行排查。” 欧队长回应道。 “各个高速路口的进车记录有没有查过?” 叶默追问道。 “这个查起来就更难了,二清高速是交通要道,案发期间正处于春运,来往的外地车特别多,这查下去,是不现实的。” 欧队长苦笑着说。 听到这句话,叶默也点了点头。 如今的刑侦手段对比两年前已经先进许多,各地的监控摄像头也都普及到了县城,甚至是农村的一些主干道。 可这起抛尸案,竟然过了快二十天,连尸源都难以查明。 至于那件羽绒服,警方联系了厂家和当地的一些服装商场,也没有收到有效的反馈。 所以,也不怪欧队长等人为此犯难。 恐怕真的继续拖下去,还真的要成为一桩悬案。 但叶默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自己手里将这起案件侦破,给受害者一个交代。 在这之后,叶默和欧队长一行并未就此退缩。 为了梳理出更多线索,叶默提议将所有案件相关资料重新汇总,对案件的各个环节展开地毯式排查。 办案小组迅速行动起来,将之前走访调查的记录、现场勘查报告、证物检验结果等,一股脑地摆在会议室的长桌上。 叶默站在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将案件关键信息逐一罗列出来,边写边分析:“从抛尸手法来看,凶手选择在水库抛尸,说明其对当地环境较为熟悉,或者事先进行过详细的踩点。根据远抛近埋的特点,还有被害人身份的初步分析,我认为被害人和凶手应该都是外地人,但凶手极有可能在本地待过一段时间。” 听到这句话,欧队长连忙开口道:“飞来湖水库的另一座大桥最近在维修,刚好来了一批外地的工人,这件案子,会不会和他们有关?” “你们去查过这些维修工人吗?” “过年都放假了,他们也都回了老家,所以当时查起来很费劲,现在开工了,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线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