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国栋见气氛酝酿得差不多了。 他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声音恢复了主持会议的程式化,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情况就是这样。乔国良同志的错误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 “现在,请各位党委委员本着对组织负责、对队伍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发表意见。” “对于如何处理乔国良同志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整风运动,请大家积极建言献策。”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人,那眼神分明在说:该表态了,而且,必须旗帜鲜明。 压力,如同实质般沉甸甸地压在了每一个党委委员的肩头。 发言的顺序、措辞的分寸、态度的拿捏……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第一个发言的人,会是谁? 又会说出怎样的话? 所有人的目光,开始不由自主地投向那几个在局里资历较老、或者平日里相对敢言的委员身上。 刘博文坐在江昭宁的右边,整个过程头颅低垂得几乎要埋进胸口,仿佛要钻进桌子底下去。 他放在桌下的双手,无意识地、极其缓慢地转着一支没有墨水的签字笔。 作为政委,作为局党委副书记,此刻的他无比尴尬。 反驳李国栋? 那意味着对抗书记,甚至比乔国良更愚蠢! 附和? 那等于亲手将破案主心骨送上绝路! 他只能沉默,用沉默对抗这几乎要碾碎他灵魂的巨大压力。 汗水沿着他的鬓角悄然滑落,他却毫无知觉。 桌上的笔记本摊开着,除了抬头会议名称和时间,一片空白。 就在这令人屏息的时刻,坐在角落负责会议记录的年轻科员,因为紧张,钢笔尖在记录本上轻轻一滑,发出“嗤”的一声微响。 这声音在绝对的寂静中被无限放大,吓得他手一抖,差点把本子掉在地上。 他慌忙抬头,正对上江昭宁似乎无意间瞥过来的目光——那目光依旧平静,却像探照灯一样,瞬间让他后背的冷汗浸透了衬衫。 风暴的中心,江昭宁的嘴角,似乎极其细微地、无人察觉地向下牵动了一下,快得如同错觉。 然后,这位年轻的书记轻轻抬起右手,只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关节,在身前的乌木桌面上,极其轻微、缓慢而清晰地叩击了两下。 “笃、笃。” 声音很轻,几乎微不可闻。 却如同惊雷炸响在李国栋耳边,让正热切等待他赞赏和支持的他瞬间浑身僵硬,脸色唰地一下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