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双方交手,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哈管家见状,不疑有他,一脚向裴旻胸前直踢而来。 裴旻早已料定他有此一招,拼着剑被踢飞的危险,将右手连剑鞘向来腿挡去,手脚相交的一刹那,右手一震,五指顿松,青锋剑脱手而飞。 但裴旻脚下不停,右脚一勾,将哈管家单脚着地的另一腿勾了个正着,哈管家整个人失去支撑,跌倒在地,裴旻右腿趁势举起,一脚从天而降,踏在哈管家胸口,再一脚,将哈管家远远的踢了开去。 这一式三招,勾、踏、踢,三脚连环,正是学自公孙大娘身边的公孙管家那最为得意的追风降龙腿之祥龙献瑞。 哈管家没料到裴旻突然弃拳用腿,且一击即中,他虽然将裴旻掌中宝剑踢飞,但自己业已身受重伤,可谓得不偿失。他不知裴旻与公孙管家多日相处,闲来也时常向其请教武学之道,此时已深窥追风降龙腿的奥妙。 裴旻将门打开,飞身追了出去。 都江堰,唐代称为楗尾堰,只因修建此堰之时,工匠将破开的竹子制成直径三尺的大竹笼,然后将石块装在笼中,形成石柱,再慢慢的将水拦阻堵截而形成堰坝,这种方式便叫楗尾。 李星汉在前,何天涯在后,玄宗与吴道子居中,四人马不停蹄奔向成都,来至岷江下游,四人在岷江东岸的二王庙暂歇,他们居高临下,见江水至此一改奔腾咆哮之态,江面变得宽阔起来,江流变得平缓起来,就在那江水最宽阔的江心处,有一块狭长的绿岛将江水分为两半,在小岛最上方,临近西岸之处,有一条大堰静静横卧江上,部分江水从大堰泄水口滔滔轰鸣而下,声势浩荡。 玄宗见此情景,便道:“李统领,这里是何处?如此气势不凡!” 李星汉躬身道:“陛下,这里便是剑南楗尾堰。据说此堰是秦时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有防洪灌溉的作用。” “好,我早听过这楗尾堰是一个了不起的水利工程,此堰建成之后,惠及成都平原,使成都称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如此一个伟大的人类工程,朕好不容易到此一游,务必去堰上一观。” 李星汉想要阻止,但又不忍拂逆玄宗之意,只得陪同。 吴道子亦对楗尾堰近景颇感兴趣,故有心一览,也随后跟去。 站在大堰上,看着白浪滔滔的江水,玄宗似有所感:“大自然如此瑰丽,也臣服于人的脚下,人定胜天,奇哉!妙哉!”他一生身居深宫,自是很少见到这样宏伟的工程,故而由衷感慨。 而吴道子更担心稍有忘记,回宫之后,画之不出,有负圣意,更是将这里的山山水水努力的记在了脑海里。 何天涯在山野呆惯了,对这些山水树木倒不以为奇,他反而无意间注意到了大堰西岸边,远远的似乎有一条晃来晃去的可疑人影。 那条人影也不靠近,只远远的盯着他们,待何天涯往对岸看时,那人又将目光四散移开了,但又有意无意的往大堰上瞟来。 李星汉此时也注意到了异常,慌忙向玄宗禀报:“陛下,我看情形有些不对,请陛下移驾,到了成都,再作区处。” 玄宗点点头,转身便行,但此时,大堰东岸鱼嘴一侧,另一条人影轻飘飘地似凭空飞了过来,将玄宗等堵在堰上,他的身后,跟着一条雄壮的猎犬。 来人正是丧公子。 裴旻将剑插在腰畔,展开身形,撒开双腿往前飞奔,道旁树木纷纷后退,追了一阵,但一路未见丧公子的身影。 他到达二王庙时,太阳斜落,映得庙宇一片肃穆庄严。他在庙亭中略事休息,放眼望去,岷江一览无余,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