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八阵图内,一片花海之上,赵云与诸葛亮相对而坐,品茶相谈。关于黄月英和诸葛孔明的故事,听得赵云阵阵感慨。 那一年,诸葛亮准备择偶,当地一位以高风亮节著称的名士黄承彦向他提亲,要把自己的丑女儿嫁给孔明。 说其人虽丑,可才能定然配得上。诸葛亮倒也没拒绝,同意迎娶她,于是黄承彦用车把黄月英载送给他。 可黄月英可是一代绝世才女,竟是要考察诸葛亮是否真有过目不忘的超人之才。 在成亲的前一个月,请她父亲向诸葛亮提出了“三不”条件,即结婚时,一不坐轿,二不骑马,三不乘船。 这“三不”条件,确实让诸葛亮为难了一阵子,左思右想,夜不能寐。 不坐轿,不骑马,不乘船,难道叫新娘子步行? 再说,他若让新娘子步行,岂不让人笑话,况且新娘子面子也过不去。这可叫人如何是好,当真是件头疼的事。 眼看离腊月初八的婚期越来越近,诸葛亮坐卧不安,急得在院子里、山坡上团团转。后来跑到一座棋山上,蹬石苦思冥想。 突然听见山下有人惊叫:“牛惊了!牛惊了!” 孔明定睛一看,原来是山下拉碾子碾米的牛惊了,把碾盘中心的桩拉断了。 牛拉着碾磙在地上跑,诸葛亮望着牛拉的碾磙发呆。猛地,他把自己后脑勺一拍,大喜道:“有了!” 话罢,便匆匆往家里跑。原来,他是想到若在碾磙上安个架子,不就可以坐人了吗?这不属于轿子,亦不用骑马。 于是,说干就干,他和书童就地取材,锯树的锯树,砍木材的奋力砍,一连苦作了三天三夜。 腊月初八,是黄月英出嫁的日子,黄承彦的院里院外挤满了祝贺的客人。 当然也不乏看热闹的人,看黄家姑娘如何到婆家去,看他诸葛亮究竟能想出什么法子,才可以成功娶亲。 快到晌午的时候,隆中附近的黄家山下,出现了一个彩色的影子,由小到大,越来越清楚。 “接亲的来了!” 随着这道高喊声,看热闹的人从黄家院子里涌出。取亲的队伍中,只见诸葛亮和书童一前一后坐在一个被红色布幔围着的“台子”上。 在“台子”下,一边一个如同大碾盘一样的东西滚动着,前面有一个似牛非牛似马非马的东西拉着走。 说它是轿子没人抬。说它是马却不是马,说它是船却在旱坡走。 “哎,这是什么啊?” “神了!” “不是马,不是轿,更不是船,还真能娶到这亲?!” 众人围上去看稀奇!有的摸摸这,有的摸摸那,还有的拍拍那似牛非牛似马非马的东西。 “小书童,这是什么东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