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弥天大谎-《九龙玉箫》
第(1/3)页
世翁醒来的时候,本没有想到周懿已经接受了静慧的嘱托,要拜在他的门下为徒的。当初在公孙府,周懿也曾以师父相称,可那时名分不正,他又念及周懿是白鹤山的后人,故而一直推脱了下来。不过在他心中,这轩辕剑传人的不二之选,只有周懿一人。
从他授予轩辕剑剑法开始,一直到今日师徒并肩作战,共同抗击轩辕剑的敌人,二人师徒的名分,已经毋庸置喙,只不过还差一个点题的契机罢了。
所以,静慧这一笔,既算是为他的圆梦之旅助了一臂之力,同时又把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那便是如何向周懿阐述他在此隐居的来由。这样的情形,虽然他曾推演过各种可能出现的假设,也备足了所有周懿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可即便如此,事情到了眼前,一切都还觉得太过突然。
无可奈何,他便只好把姬恒的前世今生和盘托出。与其勉强地隐瞒,不如爽快地告知,既然一脉相传,那总要让他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向何人叩拜!
说到当年突厥入侵中原,燕山王临危受命,姬恒又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力挽狂澜,既退却了突厥盘踞不退的雄兵,又粉碎了朝堂上有人蓄意借此陷害燕山王的阴谋。一时之间,姬恒名声大噪,朝野上下,对他敬畏害怕之人,各自有之。
就在那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意外出现,彻底扭转了当时的态势。
所谓树大招风,姬恒自然便被置于各方暗箭射来的靶心。
一方面,朝廷上主战派极力维护燕山王,在天子面前为姬恒请功,让东郭谡撇清了勾结突厥,养敌自立的嫌疑。虽然当时谗言惑君,可燕山王凛然正气,独自一人回朝复命,保住了大军辛辛苦苦夺回来的每一寸疆土,天子龙颜大悦!特敕封姬恒为英武将军,其父姬恩虽已辞官还乡,赐他官复淮阳侯,令他领了一个没有俸禄的空衔。
另一方面,朝中擅权的外戚暗放冷箭,和突厥一个新晋名叫李玄的谋士里应外合,遣数名从前线潜逃的士兵回到京城散布流言,说姬恒恃功自傲,在阵前直言皇帝用人唯亲的过错。还编造了姬恒鼓吹轩辕剑的威名,说他姬氏为护国栋梁,有朝一日天下大乱,只待他父亲振臂一呼,中原武林便可代天子而征突厥!
外戚之臣趁机奏表,说北方戍边的将士已经将姬恒奉为无名之君,姬恒反心已露,若不尽早除之,天下早晚要被他父子搅乱。
登高易跌重,皇恩刚刚惠及姬氏,军中便传出这样的谣言,天子之怒可想而知。
不过,当时突厥之患仍未根除,若严惩了功臣,则无异于自断臂膀!天子强压心头怒火,令燕山王暂归府中幽闭,着兵部尚书前往北境探察虚实。
当时的兵部尚书,乃是现如今李尚书李贺的祖父,他与姬恩交情深厚,特赶在出京之前将事情秘密告知了姬恩。姬恩随有一颗报国之心,可在他心中,轩辕剑忠君不渝的英名高于一切,所以当即便上表天子,请求让姬恩辞官还乡。
周懿听了姬恒的这段往事,心头一股压抑的愤慨无以宣泄,两只拳头攥地咯咯作响,因看他师父已经一脸淡然,凡事都已化为尘埃,再去追责别无意趣,只得作罢。倒是姬恒如何被人杀害,又如何起死回生的原因尚未明确,于是问道:“那后来,师父是如何又重返了北方战场?”
世翁捋须稳坐窗边,武馨随即倒了一盏茶水放在床头,听听回忆道:“圣旨下来之后,三军将士群情激奋,无不职责陛下昏庸无能。可越是那种情况,我就越不能留在军中,否则那些职责轩辕剑目无君上的罪名,就都会被坐实。”
“恕晚辈直言,当时战到那种情形,燕山王名下的五万铁甲军想必也只勉强过半,要不是突厥人畏惧您的英名,只怕剩下的守军……不堪一击!”武馨以一种坚定的眼神看了看世翁,说出这句话,语气却颇有几分犹豫。
“虽不尽如此,可大体上也差不多。”世翁低头叹息,声音若有若无地带了一句,转而又重重地说道:“五万铁甲军,纵然再是调配得当,要把几十万凶残的突厥士兵赶出中原,他们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当我们和突厥人形成对峙之势的时候,军中参军以上的将领没有一个人能睡的安稳,大家都清楚,如果突厥人再次举兵,凭我们微弱的战力,后方又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惨败自然是免不了的。他们之所以愿意和我军僵持,我想,除了他们的将领担心重蹈阿史那的覆辙之外,就是和名叫李玄的军师有关了。”
周懿也在一直想着此人,于是问道:“突厥向来以武治国,文人的地位自然十分低下,这个李玄想要让自己的仕途站上一个风口,势必会竭尽全力展示他的才华。加之师父的威名已经让突厥人望而生畏,他的出现,是必然的。只是不知道,接下来他是怎么给师父设局的,后来也没有再听说过此人,难道他的计策没有凑效?”
世翁不由一笑,“京城的流言本来就是他的计策,父亲迫于朝堂的压力,特命我归乡悔过,这便是他的杰作。”
“这一段我听太师父说过,师父您也是在那时拜的玄天神医吧?”
“正是。父亲只想让他一手创立的轩辕剑有一个不辱后世的英名,所以在那种舆论的压力之下,命我拜玄天神医为师,做一个远离杀伐的郎中……”说到这里,他的眼中突然冒出一股莫名的哀伤,显然这段经历触痛了他心里不愿提起的往事。
“师父,您怎么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