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火耗银-《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第(1/3)页
    但张洛又想了一会。
    系统会随着现实而变化。
    既然接触了官府衙门。
    解锁这个技能也是理所应当的。
    张洛确定接收知识后。
    一些基础的官场知识进了他的脑海。
    一些官制知识,和一些官场的潜规则。
    现在整个明朝几乎都是这么一套规矩。
    要进县衙的大门。
    如果不是县府里的官吏。
    需要给看门的衙役打点好。
    进来衙门办事。
    想把事情做完。
    还得和相应的官吏人员。
    给上不同的文钱,银子。
    像是这次张洛办童试登记。
    他现在还没参加一次科举。
    就是个普通的读书人。
    这类人官吏自认为你好欺负。
    看你出生贫寒。
    欺负起来也没什么压力。
    张洛要是考过了童试。
    成了吴秀才一样的生员省份。
    那像礼上房的书吏不仅不会要你的钱。
    还是自己办白册子送到县学里来。
    要是能更上一层。
    如康教谕一般。
    通过乡试,成为了举人。
    这些的县衙里的小书吏。
    则会完全反过来。
    逢年过节都很会给举人送些礼。
    以祈求举人为官时帮忙照顾一下。
    一条条张洛看下来。
    即是了解深刻。
    又对这种古代封建陋习深感厌恶。
    张洛转念一想。
    县衙这么大。
    还能不能解锁其他地方。
    学习更多技能呢?
    想了一会。
    张洛向光头致谢后。
    走出了礼上房。
    与在门外的张长伟会汇和了。
    “张洛兄,事情可办成了?”
    张长伟看到张洛脸带笑意的问道。
    “都办好了,多亏了长伟哥的文钱。”
    “我们现在去交罚银吧。”
    张洛四处看了眼。
    没有发现康教谕的身影。
    于是向张长伟问道:
    “长伟哥,康教谕呢?”
    “康教谕说他要去文书司看会京报。”
    “要我们办完事去文书司找他汇合。”
    京报,就是京师朝廷给各府县的一种报纸。
    当然这不是给普通人看的新闻书刊。
    是由朝廷的官场送到县衙后。
    存放在文书司里。
    司里的书吏会抄上几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