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变现-《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第(2/3)页
    被康教谕剥夺秀才资格。
    全都自主离开县学。
    康教谕拿着多出来的秀才银碌。
    再加上自己每月的一点银子。
    弄出了一个面向本县平民学子的补习班。
    每月的三到八号。
    学生来县学上课。
    期间的衣食住行。
    都有县学负责。
    也算是给一些寒门子弟们。
    一个免费读书和学习交流的场所。
    康教谕拿出了自己的全部俸禄。
    他一个没有品级的学官。
    每月本来就没多少银子。
    如果不是家中亲戚没有和他同来。
    还在江宁老家种田。
    康教谕这种做法。
    都养不活全家。
    为了让县学有更多的经费。
    康教谕又自己在县学后面。
    开了二亩荒地。
    身为一县的主学官。
    还要自己动手种田。
    这事一下成了晋江县的大笑闻。
    泉州学堂的院长对这事意见不小。
    认为康教谕作为学官。
    不该去做这种有辱斯文的事情。
    康教谕倒是不在乎他人的指责。
    按照自己的所想的边种田,边讲课。
    像吴秀才这种穷生员很快便发现。
    这位新来的康教谕授课非常尽责。
    之前的几任县学教谕。
    都把这个位子当个垫脚石。
    在县学呆个一年半载的。
    就运作几下跑到别处去了。
    他们既没有授课的本事。
    也没有心思呆在县学里面。
    比如上一任教谕从到任至调任。
    七个月的时间就没给生员们讲过一节课。
    康教谕虽然没到进士水平。
    但以他的知识教导一帮秀才是卓卓有余的。
    这几天学下来。
    吴秀才感觉自己长进不少。
    对马上到来的考核。
    也没有太多的担忧了。
    不过晋江县的大部分寒门学子。
    对于康教谕新办的补习班。
    都保持观望态度。
    康教谕在新知府到任的那一天。
    不肯行跪拜礼的的事情。
    在县城里已经传遍了。
    部分读书人担心知府记恨康教谕。
    导致自己受到牵连。
    在古代师生关系不亚于父子。
    进了康教谕的课堂。
    就算是他的弟子学生了。
    要是因此被知府盯上那自己这辈子就完了。
    而泉州学堂本身也有对寒门子弟开放的条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