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鸿胪少卿-《盛唐破晓》
第(2/3)页
“敢问少卿,除书法文章,尚有何物,可称英雄?”出声的是苏味道,他虽屡屡回护权策,但在这个议题上,是不赞同的。
权策麻着胆子,索性一竿子捅翻,“下官以为,为官者,首重德行,其次乃是格局胸襟,再次是策略丘壑,最后才是诗词文章,书法不过一载体,不足以论人”
这下子炸了锅,朝中以书法驰名的高官不少,纷纷出列怒斥,火气越发重了,拿他年纪轻说事,脾气火爆的,直接破口大骂,权策相信,要不是自己剽窃了些诗文在先,定会有人将嫉贤妒能之类的帽子扣在头上。
“罢了”武后看了出舌战群儒,终于出声,“权策所言,虽不无道理,然兹事体大,行事操切,有失官体,着罚俸两年”
朝中勉强静了下去,只不过范履冰等人仍旧愤愤不平,天后罚了权策小贼不假,却没有否定鸿胪寺的行径,明显是避重就轻,拉偏架了。
这股不服气的氛围还未凝聚起来,武后话锋一转,说起了正事,“众卿,西突厥斛瑟罗部意欲内附,当如何处置?”
外藩内附归化是鸿胪寺的职司,但这等大政,按例只有宰相们可以置喙,鸿胪寺只能听令执行,说起这西突厥斛瑟罗,本是突厥中势力较大的一支,只是斛瑟罗登上可汗之位后,滥施严刑,暴虐无度,部众畏惧,散亡殆尽,地盘草场越加缩小,外有后突厥默啜可汗蚕食鲸吞,内部突骑施部落又势大难制,无奈之下,才想起大唐,内附形同避难。
因这个缘故,朝中不少大臣有异议,但争论来去,还是接纳占了上风,毕竟,怀柔远夷,万邦来朝,乃是帝王心中最痒处。
武后制令斛瑟罗率部于来年正旦日入京朝贡,鸿胪寺打点行程及朝贡礼节。
散了朝,苏味道邀权策同行出宫,很是苦口婆心劝了几句,“世风如此,非一己之力所能摇动,少卿新任要职,还是以稳妥为好,和光同尘,切勿与世俗相违”
权策并未回应,岔开话题聊起风月之事,他心中自有主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在大唐为官,无论文武,要么是衙门主官,要么是自行其是的翰林学士、起居郎,已然颇有上位者自觉,不会轻易受人影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