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夺储风云(二十六)-《盛唐破晓》
第(2/3)页
来俊臣浑浑噩噩离席跪拜,他知道自己上了那份奏疏,只不过,是在奏疏已经呈递到御前之后才知道的,吉顼收买了他的心腹书吏朱南山,模仿了他的笔迹,强逼着他做了废黜皇嗣的首倡之人。
事已至此,否认已然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自速其死,来俊臣横下一条心,且先认下这一遭,山水有相逢,总要一日要让那吉顼付出惨烈代价,“臣不敢当诤臣,只是皇嗣在位已久,于朝政久无建树,于施政无所裨益,且多番泥足深陷,几成罪恶渊薮,扰动朝局民心,无德无才,不足以为天下训,请废皇嗣,重立储君,合天理人心,臣为御史,匡正有责,若朝议以为臣所言不当,臣愿负其责”
听了这番有理有据,有强硬却也留了退路的话,武后为之莞尔失笑,御史风闻言事,不以言获罪,来俊臣却是打得一手如意算盘,还避重就轻,将建议重立庐陵王掩盖了起来,集中火头针对皇嗣,真真是机关算尽,却又岂能如他所愿,“来卿奏请废皇嗣,重立庐陵王,众卿意下如何?”
话音落定,朝中立时沸腾起来,不少大臣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已久,一跃而起,在大殿中回响的声音,几乎可将来俊臣弹成筛子。
“臣以为,来俊臣居心险恶,暗藏奸佞,有意挑起纷争,坏我大周国计民生,其心可诛”
“臣有确凿证据,来俊臣之二十六房小妾,乃是前谋反奸臣张光辅幼女,其人奸猾,暴虐朝堂,定有不可问之居心”
“臣尝闻圣天子以仁孝治天下,又曾闻先教而后诛,今皇嗣在位无过错,何以轻言废黜”
“臣弹劾来俊臣离间天家骨肉之亲,僭越犯上”
“陛下明察,来俊臣有火烧麟趾殿在前,尚未定罪,又敢攀诬构陷皇嗣,其人歹毒心肠,胜似蛇蝎……”
……
“臣以为来中丞所言有理,庐陵王为陛下在世长子,长幼有序……”
“臣以为,此事似可斟酌,皇嗣为皇帝后嗣之意,庐陵王亦是皇嗣,陛下可册封庐陵王为皇太子,以正视听……”
打头阵的都是浅啡色的四品五品官和低品勋爵,支持李旦的义愤填膺,将来俊臣痛骂体无完肤,支持李显的却百般狡辩,揪着长幼有序和皇嗣含义不放,两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
眼见武家尚未发难,李家阵营已然自相残杀,豆卢钦望目眦欲裂,银牙咬碎,当即昂首出列,“陛下,臣以为事有轻重缓急,先前万骑统领泉献诚死谏,弹劾文昌右相武承嗣,阴图夺储,此乃谋反大罪,臣请陛下明察”
话音落,武后不置可否。
“陛下,臣有一言”吉顼猛地窜出,眼中血丝通红,却是翻阅掌故彻夜未眠,神情却是亢奋无比,“太宗皇帝年间,濮王李泰恃宠而骄,图谋太子之位,太宗皇帝明断,下诏曰,自今太子无道,而藩王窥伺者,两弃之,陛下为太宗之媳,家训祖制,不可不遵从,臣请降封皇嗣为王,徙封庐陵王至岭南道,另立武氏子侄为皇太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