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攘外安内(十九)-《盛唐破晓》


    第(2/3)页

    尚未离去的众多藩属国使节,纷纷聚拢围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当此之时,吐蕃大相论钦陵以正规程序上了奏疏,很是诚挚地为大周天朝分忧,提议将西突厥南部十姓之地,割让给后突厥,以平息后突厥愤怒,同时,罢去安西四镇戍兵,增西突厥水草商贸,以作补偿,可化干戈为玉帛,收两全其美之效。

    奏疏的末尾,却流露出别样的味道。

    “……吐蕃自贞观年间归附,至今已近甲子,所仰慕者,乃是天朝礼仪道德,帝王将相,都是有德有能之人,正道直行,令人服膺王化……若有奸佞当权作祟,一朝痛失凭依,藩属之义将有何归……天朝军威,固然世所共知,然于四海何加焉?便是一草莽匹夫,也知血溅十步,藩属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论钦陵的奏疏力道十足,非但提了狮子大开口的和解条件,还讲了好一通大道理,上纲上线,明言朝中有奸佞,矛头直指主持此事的权策。

    奏疏在藩属使团中广为流传,南诏六部的藩属,包括浪穹诏在内,都是仰吐蕃鼻息的,率先上奏附议,安西都护府辖下的小国,犹豫良久,分裂成两派,有的附议,有的却在观望,坚定反对的也有一个,那便是吐谷浑,大周安西四镇一撤,他们势必要落入吐蕃的魔爪之中。

    后突厥默啜以武,吐蕃论钦陵以文,两相夹攻之下,大周的天朝体面,顷刻间危如累卵。

    新安县公府,又是车马辐辏,来了不少权贵,只是不比往日赴宴的从容,都是面带忧虑之色,步履匆匆。

    天官尚书、安平王武攸绪,左卫大将军、定王武攸暨两人一道前来,他们两人的辈分要高一些,杞国公李璟、楚国公李重润,还有葛绘、郑重等人随着权策一起,出门相迎。

    “大郎,你可有了章程,此事该如何应对?”武攸暨老远就吆喝起来,颇有些气急败坏,今日后突厥打砸四方馆,左卫派了人去护卫西突厥使团,不少府兵挨了顿胖揍,偏偏涉及外藩,没有得指令,无法反击,心中憋气,“默啜忒也嚣张了,须得给他点教训”

    武攸绪也跟着帮腔,他显然有过思考,“大郎,依我之见,要不然将后突厥、西突厥两家的人凑在一起,各自讲数说道理,一一掰扯清楚,免得拖延过久,多生变故”

    “呵呵,两位世叔来的正好”权策却是笑脸迎人,离开宫中时候的低落萧条,一扫而空,一边伸手请他们进了花厅落座,一边兴致勃勃地道,“我方才正与他们商议,我有意遣人自东北出海行商,两位世叔既是来了,便莫要推脱,都要参上一股才可”

    武攸绪和武攸暨面面相觑,再看李重润等人,也都是面带苦笑,显然也不理解权策的路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