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色即是空(十三)-《盛唐破晓》


    第(2/3)页

    武后轻轻摇了摇头。

    “母皇,儿臣以为,书院攸关教化大事,由大族开设,难免瓜田李下私相授受之讥,不如效仿国子监,由地方官府开办各级官学,以官家廪禄奖掖学子,庶几可收士林之心,拓贤才之路”

    权策微微瞠目,他万万想不到,出来提出反对意见的,竟然是一身明黄袍服,高高在上的皇太子李显,他似是觉得自己所言甚有道理,顾盼生威,面上有洋洋之色。

    武后吸了口气,一阵阵无力感袭来,令她颇感疲惫,实不想再看李显一眼。

    董氏谋害太孙案发后,李显一度失去上朝听政权力,趁着李重福即将婚配的喜气,才得以恢复,却是一鸣惊人。

    “呵呵,太子似是不知晓学业维艰,举办官学,并非钱帛即可,书籍珍贵,孤本尤多,大周幅员,何止万里,饱学之士,百里难得一人,或忙碌于科举,或周游于四方,偏僻州府,何处觅得良师?”

    武后气极反笑,丝毫不给他留面子,径直开口驳斥。

    “儿臣无知,儿臣失言”李显登时狼狈跪地。

    “陛下,臣以为王族长胸襟博大,悲天悯人,以天下为家,有古仁人之风,所议乃是造福黎民,甚是妥当”梁王武三思淡然目睹了李显的窘迫模样,回身与权策对视一眼,笑眯眯地道,“臣以为朝廷当旌表王昱善行,不吝官身爵位,以收千金马骨之效”

    “臣等附议”权策等人当即出来支持,人群中,还有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

    李显呆呆地看着,眼中闪过一丝怨毒的光芒,旋即又被一阵阵恐慌掩盖,似是所有人都心如明镜,独独他后知后觉。

    是何缘故?

    “唔,三思所议甚好,着赠王昱检校春官侍郎,封阳泉伯,准袭三代”

    武后下达了制令。

    其后朝会又处置了不少政务,最引人注目的也颇有几件。

    权策辞去通商府尹之职,张昌宗辞去通商府供奉之职,少尹王禄升任通商府尹,这个新兴的衙署得以正常化。

    殿中监李峤以翰林学士宋之问督导陇右道荒僻之地学政有功,保举他接替宰相杨再思,升任天官侍郎,武后以宋之问不熟铨政为由不许,转春官侍郎萧敬为天官侍郎,点了宋之问补缺为春官侍郎。

    如此天官衙门宗秦客麾下,两个侍郎岑羲和萧敬,俱为权策羽翼。

    春官衙门严善思之下,则多了宋之问这个二张人马。

    除此之外,担任监察御史不久的张昌期,入了鸾台,为给事中,白衣张同休入仕为冬官衙门营缮郎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