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美人迟暮(二十二)-《盛唐破晓》


    第(1/3)页

    长安,骊山,华清宫。

    一灯如豆。

    上官婉儿在值房逗留许久,将手中的奏疏改了又改。

    神都留守、宰相狄仁杰,会同洛阳府尹萧至忠,联名奏报洛阳府新安县异变。

    瘟疫是不曾有过的,大周天朝的内斗杀戮,也是不会有的。

    罪过都是靺鞨人的。

    大祚荣酷厉嗜杀,借着出迎使团的机会,暴露凶残本性,在新安县作威作福,引起百姓义愤,遭殴打致死。

    大祚厉闻报,不问情由,便恃强逞凶,悍然攻城,城破之后,更肆行杀戮,新安县百姓生灵涂炭,成为鬼城。

    幸有安东都护府其余使节团与羽林卫将军骆务整力挽狂澜,解救百姓倒悬,将大祚荣及其狼心兽行的扈从人等,一并歼灭。

    更因死伤之人尸首遍地,难以及时收敛,导致流毒横行,周边乡野,沾染疫病者为数不少。

    上官婉儿看得连连摇头。

    如此奏疏上呈,固然将因果撇得干净,但也太着痕迹。

    梅花内卫和奉宸府激烈缠斗,如此多的人,如此大的动静,讳莫如深,只字不提,只会适得其反,引来武后的更大疑虑。

    上官婉儿在奏疏上头,添加了一些字句,将前后因果理得更加顺直。

    同时,将骆务整留了活口的新安县令派上了用场,用他的口吻和名义,以春秋笔法点明其事。

    “……新安县令遇事便逃,有亏职守,臣等执其下狱,专候有司裁定论罪……据其交代,大祚荣入城之前,新安县城中曾先后有大批人马进驻,皆为精壮,观其行止,进退有序,似有建制……”

    “……只因新安县城乃是通商要道,车马来往辐辏,新安县令胆小怕事,未曾深究……”

    “……臣等曾接获河南道其余州府奏报,提及有大批人马过境械斗,又有新安县百姓逃离本土,往投外地……其中或有关联蹊跷,是有朝中败类,与外藩勾结,祸害民生,抑或是有人阴谋算计,蓄意挑起祸端,以掩盖阴谋,另需彻查……”

    上官婉儿写到此处,笔锋一顿,一向笑意盈盈的鹅蛋脸颊上,泛起丝丝艳羡。

    她极擅洞察武后心思,无微不至,武后胸怀天下,有胸襟如海,也有妇人特有的敏感,不会察纳细节,但会计较真伪虚实。

    狄仁杰等人的奏疏只字不提,有欺瞒之意,武后定会追究到底,她更改之后,坦言实际,明言请旨彻查,武后信个七七八八,反倒会顾忌自己的颜面和威严,不会明面处置此事。

    如此一来,有权策的羽翼庇护,谢瑶环的逃亡之路,已然成功。

    消踪匿迹于宫廷,却可以在郎君身边,得到真正的大自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