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弈者风度(十七)-《盛唐破晓》
第(2/3)页
两人对坐下来,一道饮了一杯茶,开始谈起正事。
“日用啊,武延基到了登封,将赵社发配去领骑兵,权策在青要山,武秉德油盐不进,本王有主掌两军扩编之名,却不得其实,你可有办法,扭转这龌龊局面?”
崔日用在李旦开口的时候,便放下茶盏,正襟危坐,目光炯炯,略带仰视地看着他。
这让李旦心头很是舒爽。
“殿下,焰火、虞山两军,饱经风霜,久历磋磨,沦陷于乱臣之手,迩来已有数载之久,如此已成往事,遽然难以更改……”
崔日用口若悬河,说焰火军和虞山军的背景,都说了足有一炷香的时间,却是半点实质都无。
李旦听着,眉头乱跳,这不是废话,焰火军从始至终就是权策的势力范围,虞山军他也只是短暂的部分掌握过,北郊兵变后,物极必反,全面倒向权策,对他,只有仇视。
耐着性子听了半晌,见崔日用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李旦只得打断了他,“日用,当下局面,可有对策?”
崔日用正洋洋洒洒得过瘾,突然被人截住话头,梗得难受,意犹未尽,花了会儿功夫,才调整回来,“……殿下,臣以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虞山军和焰火军性情之特异,战力之强悍,不在这总共一万二千的兵力上头,而在于他们使用的器械,若是捏住了这一点,就等于扼住了两军咽喉……届时,即便武秉德和武延基不低头服膺,殿下尽可设法,另起炉灶,掌控大势”
头皮一阵发麻,李旦恍惚间仿佛看到自己黄袍加身,为所欲为的壮阔场景,口中喃喃自语,“冬官衙门,军器监……”
这是他一向忽视的领域,视之为冷衙门和鸡肋,如今想来,何其愚蠢。
张柬之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三番四次临危受命,为权策大计策应,如此人物,却在冬官衙门任上坐的安安稳稳,大概就是看守着这两支杀手锏的后路。
“权策终究高明,本王棋差一招啊……”李旦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即便是不知脸皮为何物的崔日用,听到李旦这强行给自己贴金的话,也是眼皮跳动不已,嘴上却是习惯性的吹捧,“殿下谋万世不谋一时,谋全局不谋一隅,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些少误差,不必挂怀,有圣驾恩宠,有王气在身,挽回不过弹指之间……”
“日用有高招?”
“咳咳”崔日用干咳了两声,“陛下力排众议,准奏赵社之任,可见,圣心属意殿下,所谓一力降十会,殿下不妨直接上奏保举得用之人……”
“即便不能得手,也可有两个收获,一者可检验陛下支持力度,以备后用,二者可威慑武延基和武秉德,让他们晓得殿下目光如炬,已然洞穿他们的虚弱之处,令此二人不敢过于造次,维持殿下管领大局,徐徐求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