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七章神龙政变(十二)-《盛唐破晓》


    第(1/3)页

    长安,北城,太极宫。

    太孙李重俊佩剑乘车,自承天门入,沿太极宫中轴线,朱雀门、明德门,一路行来,在明德门前停顿片刻。

    此门之后,便是太极宫的东宫所在,储君居所。

    李重俊只是张望了片刻,继续北行,太极门,太极殿,两仪门,两仪殿,直入后宫,抵达太液池旁,焦黑一片的凌烟阁。

    图形凌烟阁,世代享受供奉,是李唐近百年来,所有功臣勋贵的终极目标,而今,不只是所谓的图形付之一炬,连凌烟阁本身,也化为灰烬。

    李重俊踩着残垣断壁,在遗址上头慢悠悠走了一圈,最终在太液池边驻足,闭目垂首,有泪水和呜咽声飘散到西风之中,说不出的悲戚苍凉。

    这是一个不得不做的政治姿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子孙,大半消散在此起彼伏的京华烟云中,只不过,他们的影响还在,是李唐旧臣的精神寄托。

    李重俊作为名正言顺的姓李的储君,凌烟阁被焚烧,肇事的竟然是他手下的将领和兵马,若是没有今日的凭吊哀思态度,心向李唐的旧臣,怕是都要疏远了他,这些人权位不高,实权不重,但对景时候,起复使用,重建权力格局,最是方便不过。

    一旦人心散尽,在武后本就无意于他的情形下,他的正统地位,必然岌岌可危。

    相反的,如果他能够借题发挥,将此事操弄好了,转祸为福,也能凝聚起一股不弱的人心势力。

    站立良久,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右羽林卫将军陶陂带着一干将佐参军,袒胸露乳,背着荆条,来到太液池边。

    众人单膝跪地,锵然有声。

    李重俊眼中浮起欢喜之色,右手把玩着剑柄,反复摩挲。

    右羽林卫兵马员额有万余人,千余人的兵乱,竟然能从龙首原上的大明宫,直杀到长安城中的太极宫,一路上的关卡城防形同虚设。

    更重要的是,变乱过后,碍手碍脚的司隶处郎中宋崴处斩,右羽林卫得了牛羊酒肉犒赏,还得了重新募集缺额的权力,几乎达成了他的所有目的。

    相应的,除了陶陂挨了不痛不痒的旨意申斥,右羽林卫和李重俊本人,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刀把子,真是个好东西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