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分析双方兵力之后提出来了强攻必败,反倒不如缓缓推进,告知曹仁他们到了,然后让曹仁和关羽死磕就是。 只要有了希望,曹仁就没那么容易失败。 这话听着扯淡,但却是战场上救命的东西。 用这个办法给曹仁拖延了十天的时间,等来了北方的大军。 当然,赵俨最后还补了一句,曹仁死了他自己抗了就,也不知道这话曹仁知道之后是怎么一个神奇的心情。 不过赵俨在这上面补充了一个希望,还有滴水不漏的分析。 十天之后援军虽然没到,但是大水退去之后关羽攻势变得衰弱下来,然后徐晃直接在关羽大军的三丈之处扎营。 用这种鼻子碰鼻子的态度硬抗关羽。 其中挖地道射飞箭和曹仁互通消息,保证他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这个时候曹操也发现自己不太放心了,想要直接亲征救援樊城,以免真的出了问题。 而支持这件事情的人也非常的多,就在即将行动的时候,桓阶站了出来阻止了曹孟德,并且告诉了他自己的计谋。 只要你不去,那么襄樊之士卒就有了必死之心,你去了之后万一他们觉得自己有了后路,一个不慎让关羽抓住机会就很难做了。 并且让曹操继续合拢兵马,然后等待张辽的援军到来,只需要将自己现在实力强大的模样表现出来自然能够忽悠着前线士卒信心百倍。 最后曹孟德同意桓阶的建议,并且只给了徐晃十二营的兵马,也就是万余人。 这个时候孙权的书信到了,其中就是两个意思。 其一,乞讨羽自效。 其二,乞不漏,令羽有备。 说白了就是告诉曹操,我要在后面捅了关羽的菊花,你帮我压着关羽点,弄死了我把荆州和关羽都送给你。 然后董昭再次站了出来,没有必要听从孙权的建议,我们需要有限保证我们的好处。 若是让关羽知道了消息他自然就会顾忌后方,这个时候樊城就解围了,这对于我们是有好处的。 另外关羽南回死战孙权,这样我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对我等有利。 再说樊城的守城士卒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们就更加的有希望了,他们更加的不会投降,会死战关羽到底。 最后我等都知道关羽骄傲强横,肯定是会觉得自己的后方公安和江陵城池坚固,他不会一收到消息就立刻回去和孙权死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