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祁镇最大的不幸就是他的身边没有一个真正的言官。 没有类似于包拯,魏征这种敢指着他鼻子给他骂醒了的言官,于少保学究天人力挽狂澜但终归不是言官。 当然,其实有他朱祁镇也未必听得进去。 但是朱祁镇身边的这群人可不是这么简单的,说到他们,你可能需要用一个现代词语去解读那就容易很多了。 那就是商业互吹。 就当初的那群勋贵,那群文臣武将,尤其是那些勋贵,他们哪一个不是当年跟着老朱家在塞外漠北追着瓦剌屁股后面猛砍的主儿? 玩游戏的或者是体育竞技类比赛的你们应该有这种想法,在取得了这种大胜之后,那一波波的商业互吹肯定是少不了的。 所以说在朱祁镇的耳中,这群家伙的话就是,当年我们跟着先帝乃至太宗皇帝,那可是将这群瓦剌小子从东砍到了西,从南杀到了北。 陛下不用在意,战场交给我等,看我等如何拿捏他们就行了! 哎,这种事情吧,也是情有可原的,而本应该站出来的文臣集团这个时候非但灭幼足够的实力。 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有一种特性了,那就是报喜不报忧。 这种德行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明还是从宋还是从更加久远的汉唐。 总之这个时候他们的心态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了报喜不报忧,尤其是越往后越严重。 你比如到了清朝末年的咸丰同治年间,文官口中仍然是天子生命,海内清平! 但事实上当真如此么? 这很明显不是如此啊。 在明宣宗朱瞻基去世之后,到他朱祁镇真正亲政的这十几年里面。 大明和瓦剌之间已经全都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先说瓦剌,这个曾经的失败者如今已经是休息了整整一代人了,当年那个眼睁睁看着大明军马攻破他们部落,斩杀他们长辈的瓦剌小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了崭新的战士。 他们已经开始恢复了元气,甚至犹有过之。 再看大明,虽然仍然有勋贵武将,有精锐的兵马。 但是大明的边防已经不复从前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