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这一次他一去就是足足的十八年! 在这十八年的时间里他仍然是深入民间,不惜一次又一次的翻过太行山,哪怕是几乎丧命在山林之中也不肯停留。 他亲眼看到了这晋豫之地的百姓之苦。 于谦和之前乃至之后所有的巡查官员全都不同,他看的不是官场,看的不是仕途,看的不是那些豪门劣绅或者是官场臣服。 他看的是百姓。 于谦将自己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走访民间的身上,他真的去将自己融入了进去,去了解进去。 太行东西黄河南北,他奔波了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史书之中对他的这十八年只有短短的介绍。 遍历梁,晋诸郡邑,问民疾苦,而赈恤之。 从三十三岁的青壮到了年过半百的老者,于谦的十八年换来的就只有这么短短的一句话。 可他从来未曾后悔过,他从来抱怨过,他觉得自己这最好的年华就应该在这最艰苦的地方。 十八年的时间,他帮助这里的百姓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旱涝之灾,解决了一次又一次的麻烦,救济了数十万本来应该死在天灾**之下的灾民。 这个一生都没有去追逐名利,追逐享受,他常年身居肥差要职,却清正廉洁。 食不重味,衣不重裘,这就是他的生活,清廉方正,一钱不私,这就是他的评价。 巡抚晋豫之地足足十八年,这个曾经肥了无数官吏的地方,面对于谦却是无从下手,他始终两袖清风,毫无贪腐! 他是真正的儒家,他坚定的认可民为贵之念,这是所有人所不敢去做的。 他牺牲的是朝廷的利益,他推行的是轻税养民,他为了让百姓存货,设立预备仓,开官仓赈济灾民,开办药局。 为了遏制旱灾,他可以去祈雨,去吃素戒酒,风餐露宿。 为了治理黄河水患,他带着百姓修筑堤坝,植树造林,当黄河决堤的那一刻,他甚至直接跳入了黄河之中去用血肉之躯挡住那汹涌黄河水。 飞蝗肆虐,他率领官吏亲自下地捕捉,减免灾难。 或许他这么做有些许的迷信,但这就是他锁能做到的极致,一个人所能做到的极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