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明被文官集团毁了,这句话应该是我听到过的最强大的一句话了,强大到我都不知道该不该反驳他。 因为这句话十分的正确,但是有务必的类似于另一句话,那就是抛开事实不谈... 倒不是说我喜欢文官集团东林党啊,这个玩意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 而将这两句话并在一起用,倒不是说我作死,而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BUG,那就是之前说过的文官集团到底是怎么组成的。 最开始出现,毫无疑问,宦官! 因为从宣宗时期开始,宦官就再次开始冒头了,王振的出现更是说明了这玩意他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 毕竟你如果说宦官的正义那就脱离不了他是皇权的延伸,更加脱离不了王振是朱祁镇最好的麾下。 那么等于你承认了朱祁镇和王振的正义,那么谁是恶人? 于谦? 这.... 可这个时候,文官集团出现了么? 并不算,因为于谦虽然掌权却不贪权,他甚至都不算是权臣,后面石亨做掉了首辅徐有贞更是说明了那个时候的文官吧,算不上一股什么力量。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出现的? 成化三大功臣之一的汪直! 换而言之,一个恶宦加昏君没有促成文官集团的诞生,一个正在励精图治的皇帝加上一个功远大于过的宦官促成了文官集团。 那么文官集团的出现,他合该挨骂! 再多的理由也改变不了他们干的这事儿那是脸都不要了。 可接下来的事情再次让我们疑惑,因为宦官,或者说为了对抗宦官,所以导致了文官集团这种组织出现,合情合理。 那么如果宦官没有了呢? 大明王朝在弘治中兴之后的确是缓了一口气儿来,但是弘治皇帝朱佑樘也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们都留了一个要命的考题。 怎么和大明的那些文官相处。 其中明武宗朱厚照的选择是,继续用宦官,然后他失败了。 他改变了方式,我用武将....然后他没了。 不过他的堂弟朱厚熜给了第三个选择,用文臣去权衡文臣,换而言之,严嵩只是一个开头,之后首辅的位置就成为了文臣们争相抢夺的位置。 无论是严嵩,还是右面的徐阶,高拱,张居正等等等等。 直到魏忠贤再次蹦出来之前,文臣之间自己就争斗不休,那么这个时候明朝皇帝的权利虽然仍然被牵制,但是不是当真就是传不出皇宫? 而且,在争斗不休的内阁乃至整个文官序列里面,他们的这个集团靠什么维持? 皇帝不上朝就互相斗争,皇帝上朝就一起折腾皇帝? 这的确是个理由,但这就是抛开事实不谈啊。 一个集团也好,一个势力也好,不管他的名字是什么,他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利益,或者是共同的敌人。 很明显皇帝不能成为他们的敌人,因为如果皇帝成为了他们的敌人,他们本身也就没了意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