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思想论发到这里,暂时需要停下,因为后面的发展不能仅仅是延续下去。 因为在汉末魏晋之后,玄风碰到了他最为要命的两个对手。 佛教,道教,再继续划分,进化版的佛教,道教。 这两个已经涉及到了宗教入侵和皇权宗教结合。 所以如果继续说下去的话,就太过于难以理解了。 这个时候我们再次转向宋明理学,或者说宋明理学的土壤! 从后,往前来解读。 当然,如果说宋明理学的土壤,那么大宋则是必不可少的。” 没错,陈光年(作者君)又要作死了,他要在这个时候开宋,再次引动话题。 “说到宋,话题就太多了,不过让人们最无语的就是,一个皇帝,一个开国皇帝,他把自己的国号定为了宋。 到真是从头送到了尾。 可这个国号是不是他赵匡胤就真的这么不懂事儿? 其实,我想赵匡胤自己也很为难,在这个方面,他可能比任何事情都要为难。 对于这个赵宋的建立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黄袍加身,几乎以一种很草率很权臣很莽汉的方式将赵宋皇权建立了起来。 然后宋的存在其实是特别打脸的。 打谁的脸? 打那些历史区里面嚷嚷着实力决定一切的人的脸。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赵匡胤建立赵宋的过程,就是一个莽夫流的武夫不顾一切直接用实力决定一切的结果。 而这其中的草率程度有多么的严重? 头一天黄袍加身,第二天就直接接受禅让登基称帝。 这干净利落的程度,那些成天嚷嚷着有拳头决定一切的人,你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喜欢宋朝这么一个朝代? 当然,我想你们肯定是不会喜欢的。 那么他登基称帝之后该干什么? 第一件事情,他们这一大摊子....叫啥啊? 毕竟接受禅让了,你是个什么? 皇帝? 什么皇帝? 对吧,你得给个名字才行啊。 如果有开过公司,或者说有朋友开过公司的人应该知道,你在开这个公司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办下来一个经营执照。 而这个经营执照上就需要一个公司的名字。 所以起名字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而且还很烧脑,毕竟这代表着你日后的脸面啊。 关于起名字自然也是五花八门,有群策群力去去选择的,有查阅字典的,还有隐藏含义的甚至还有算命的。 总之就是各种办法的都会出现。 连一个小破公司都会如此,那么作为一个王朝,还是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中原乱世的王朝。 那么他自然应该是更加的麻烦的。 我们可以这么想,但实施情况并不是,最起码在赵匡胤之前,并不是! 这个王朝取名字啊有自己的规矩和办法,也不会向老赵一样出现这种尴尬的问题。 在确定这个王朝起名的规则,基本上是按照老办法走的。 什么叫做老办法,那就是根据之前的爵位或者封地。 比如咱们大秦帝国,作为开创者来说,秦朝毫无疑问用的就是他们诸国时期的国号,秦。 当然,如果不是老秦人最后得了天下,其他几个战国之雄如果得到了天下,恐怕也是这么一个路子。 之后的四百年大汉也是一样。 刘邦当年被项羽分封为了汉王,所以他成功之后定国号为汉。 至于你如果非要问为什么给他叫做汉王? 这就和你问战国七雄里面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为啥不叫甲乙丙丁一样,为啥他们第一代国君为啥不叫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样。 这叫耍流氓了。 汉世祖光武帝也是一样,他走得是继承刘邦,自然也是汉。 曹操的曹魏,那也是因为他被分封为了魏王。 司马炎和曹丕一个道理。 同理,在南朝虽然你看着宋齐梁陈有点乱,但说到底还是根据这个理论来的。 登基之前的爵位是个什么,之后国号就会是个什么。 之后隋唐也是同样的道理。 可这件这么简单的事情到赵宋这里,好嘛可算是出事儿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赵宋开国君主赵匡胤最终还是走得禅让制度,也就是说他的法理上是用的禅让那一套。 那么他在这个过程不管多么的莽夫,到了后面他也就必须要按照禅让的规矩来办。 可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个活儿整的的确是太着急了点,也整的太糙了。 别说身上背着什么王爵了,就连一个公爵他都没有。 至于世袭爵位,那就更加没有了。 所以就算是他翻遍了史书,那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因为最糙的王莽,最后还有一个新都侯在前面给他抗着,直接定了国号为新。 在世袭失败,爵位失败,最后只能看封地了。 好,赵匡胤他连个封地他都没有! 这么一个三无人员,他还有什么办法? 万般无奈之下,咱们只能选择最后的一个办法了,看看自己在哪儿混过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