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必须得交! 到了宋朝后期,所谓“免役钱”实际上已成下户的“常赋”,而对于上户那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 本来是一个减免支出,减少下方兼并,还能扩充自己财源的好事,如今在这么一顿折腾之下直接就变成了剥削最底层的利器。如果仅仅是这个,说白了那也就是加个税而已。 这玩意别说北宋了,哪儿没有,遇到了算你倒霉了。 后面偏偏还有青苗法。 所谓青苗法,说到底就是借贷钱。 官方借贷。 青苗法是以限制高利贷为借口,发放贷款,所谓“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抑民豪夺之意”。 高利贷这玩意也不是什么现代人才有的,甚至不是那影视剧里面赌徒才会出现的。 自从人们有了差距之后,这高利贷,借贷,水钱,不管叫什么名字,这玩意就已经出现了。 说白了就是在你需要耕种啊,需要用钱的时候,借给你钱,等你收成了加倍还回来。 这一直是民间的事情,直到王安石的青苗法出现,将北宋的民间借贷变成了官方借贷,同时也成为了一个进项,减少了百姓的利息。 你这么看,是不是特别好! 到现在谁借给我钱,这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啊。 这乱七八糟的民间贷款弄得乌烟瘴气,还不是因为我家亲戚不借给我,国家也不借给我。 我急用钱了怎么办,还不是得找他们。 好,北宋告诉你,有办法了,国家借给你钱,还只有二分利! 这件事情最开始也是地方上的政策,李参在陕西“视民脚乏时,令自度谷麦之入,预贷以官钱,谷麦熟则偿,谓之青苗钱”。 这玩意最开始说白了就是来买军粮的办法,并无利息。 但是王安石得给朝廷挣钱啊,所以就加了个利息,二分利,比普通地方上,要好的太多了。 那玩意都是驴打滚,哪有他干得好。 在地方上,有的是二分,有的是三分,也都不算高。 但这衍生出来了第二个大问题。 请问,你什么时候会借钱! 答:我没钱的时候才借钱! 请问,你借钱之后干什么? 答:用钱生钱,让我自己变得有钱! 请问,你有钱了还会借钱么? 答:我如果做生意我还会借钱! 亲卫,你如果不做生意就种个地,你还会借钱么? 答:马德,你有病? 能看明白么,我借钱是救急,不是因为我贱得慌非得天天给你送两分利息。 我借着这一回之后就没事儿了,等我缓过来我该干嘛干嘛去了,就不需要再靠借钱过日子了。 所以....现在我不穷了,是不是不用借钱了? 王安石变法告诉你,不行! 无论是坊郭户,还是乡村上户、下户和客户,都被抑配青苗钱,强制纳息。 就这一点事实,你把天王老子叫下来,他只要读了史书的,他就反驳不了。 因为这真的就是事实。 这是开源的第二大财路。 民间借贷还是说你愿意借钱才借给你钱,虽然我要的多,但我好歹是告诉你这个东西了。 王安石变法可倒好,我强制你必须用我们的钱,然后你还得还利息。 如果还不上怎么办? 你见过半穷不穷的人家,出老赖么? 出来了怎么办? 那还不好弄他么? 所以王安石的两大开源,政策好不好? 那必须得好,是真的开源。 可问题是,想法和现实他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就导致了本来是利国利民的东西,最后生生的变成了祸国殃民之道。 而这是他失败的原因么? 当然不是,你看朝廷收钱多了,祸国殃民就祸国殃民呗,你钱多了我贪的也多啊。 这好事儿,我一个既得利者干嘛要敢对你啊。 我有病不成,有钱还不赚? 反正挨骂的是你王安石,得到好处的是咱们这群官吏,多好的事儿啊,无非就是装装样子。 蔡京都装成了道德君子了,装样子谁不会啊。 事实是这个样子么? 在反对王安石的人里面有两种,一种是坚定反对王安石的司马光,这一脉,他明着反对你。 还有一脉,拿着他的钱,骂着他的娘,他们是谁? 就是被王安石变法干掉的那群人。 这大宋最操蛋的一群人,下层既得利者! 换而言之,在大宋是什么人当胥吏? 在大宋又是什么人才能够有钱去放高利贷? 你想明白这些事情,就知道王安石的变法为什么被毁得这么彻底了。 喜欢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请大家收藏:()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更新速度最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