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要是没有朱高炽各种拆拆补补,上哪儿有朱棣的这些文治武功,就他那么一个花法,说实话两千多年里,有几个人能够抗住了? 所以这点连我们都能够想明白的事情,作为一代雄主明君的朱棣他怎么可能不明白。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作为名将更胜明君的朱棣,当然知道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治理家国。 这经济,这内政永远在军事之上! 打仗,治国,打得就是经济,就是内政,就是国力。 你不让朱高炽上,你让朱高煦上? 再来一次五征漠北? 谁给他打经济盘? 让他哥哥朱高炽? 好嘛,这得多大的心? 就那个莽夫,他自己不知道自己什么德行么,就算是朱高炽大度不在乎,他也不敢让自家老哥在自己屁股后面监国啊。 所以这一点朱棣比自家儿子们看得更加的清楚。 再加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靖难啊。 朱棣上位之后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是明着造假,甚至他自己都已经不避讳了。 那就是给自己洗白礼法问题。 他自己本就是以下克上,有了方孝孺的死,这件事情基本上是被定死了。 否则后面也不会从太宗改成了成祖。 所以这么一个热衷于洗白自己礼法继承的朱棣,当然知道自己最怕什么。 他最怕的就是两件事情。 第一,他害怕自己的儿子对自己重蹈覆辙。 第二,他害怕自己的礼法问题再次被拿出来。 如果让朱高煦上来,为了保证自己的合理性,他不把他爹的问题拿出来顶缸,他用什么来抗住压力?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所以说,朱棣不但让自己的长子朱高炽监国,对于他的权利也是放得很大。 最起码在他可控范围内,可以说是对他十分的信任了。 作为真正的嫡长子,朱高炽有着充足的理由和身份,然后监国期间他也是做得不错的。 一手掌控内阁,一手调和百官。 成天和那群内阁大佬加上六部衙门的管事的混在了一起,这群人早就是他朱高炽的人了。 京城之中可以说是铁板一块,朱棣对此不但是心知肚明,他自己也是默许的。 可以说,朱棣看得很清楚,从当初的大明王朝百废待兴, 到了永乐一朝经济近乎崩盘,哪里还能够再来一次折腾。 那就不是掀桌子了,再折腾一次之后这桌子都没了。 干脆直接让蒙元或者鞑靼他们直接南下吧,把皇位和天下还给人家不好么? 所以说朱高炽或许有很多很多的怀疑,但是他的上位可以说是众望所归,除了他亲弟弟看上去十分的不喜欢之外。 他也没别的反对者了。 而且,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只当了不到一年皇帝的朱高炽,他真得是一个好皇帝。 不仅仅是那不到一年的执掌大明,更是那永乐一朝几十年的时间之中,帮助大明这座超负荷运转的国家机器保持着通畅运转。 如果从这上面我们无法让人有更加通透的了解,那么我们换一个比喻。 在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公司之中,从一次重大危机之中解脱出来并且保持了几十年的不断进取和发展。 而朱高炽虽然只在中间干了不到一年的董事长,可是却在前面干了二十来年的CEO,亲自执掌公司,稳定公司发展。 同时将这个公司完整的交给了下一个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继承人手中,并且再次保持了十年的发展稳定。 这,就是朱高炽的作用。 在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之中,他的作用不仅仅是承上启下,他的作用更加的重要。 因为他是亲身参与者,所以大明才会有仁宣之治,而非是宣宗之治! 喜欢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请大家收藏:()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更新速度最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