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东西两汉加上汉末三国时期,除了这些官职之外,我们还经常会看到另外的一些特殊词语,或者说特殊职权。 还非常的多,非常的杂。 比如,拜诸葛孔明为丞相,录尚书事,督哪儿哪儿军事。 还有行什么什么将军。 这些东西最前面那个词语这么多,是不是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而且区别很大。 整体来说,在大汉的官职体系之中,在前面那个词语有很多。 基本上就是,封,拜,表,行,守,领,任,督,录,参,还有一个最神奇的自封。 这些词语在史书上会经常碰到,这里就大概说一下。 封就不用说了,皇帝恩赐谁谁也好,亦或者是任命谁谁也好,基本就是封什么公侯了。 封侯拜相嘛。 封对应的基本就是公侯这一类的,那么同理拜的不是普通职位,拜的是相或者将。 当然这个将不是普通将领,是和丞相基本上同职的将,也就是大将军。 毕竟,你见过拜谁谁为汝南郡守么? 拜谁谁为横野将军? 这不可能,除非是写诏书的那个尚书台的家伙喝大了,想要带着自己的家人一同人道毁灭了。 拜上位也对应的是皇帝,拜将拜相,就是为了表示皇帝或者是上位者对这个臣子的尊重乃至尊崇之心。 所以才有拜诸葛为丞相,拜韩信为大将军。 再说后面的那些,也都是各有不同。 先说表,这个不是给自己的,这是一个臣子给另一个臣子的,意思是给皇帝上表,让另一个人担任什么官职。 比如曹孟德想要给荀彧要一个万寿亭候,就会用表荀彧为万寿亭候。 然后荀彧说:滚! 当然了,这也有不同的,比如在汉末时期,大家都很懂规矩,那就是互相表奏,你给我要个官我给你整个爵啥的。 然后慢慢的大家也明白了,这玩意吧,哪位陛下也是看不见的,也是那位曹丞相说了算。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也就意思意思就得了。 比如刘备表孙权为车骑将军,然后奏疏还没送到许都呢,孙权的车骑将军府就已经弄好了。 我管你同意不同意,反正我干了。 而曹孟德很多时候虽然看着对方不顺眼,但是为了自己后面那个皇帝还得有点用处,他也不会多么阻拦。 除了刘璋喝大了的那一次之外,基本都同意了。 至于为什么刘璋表刘备那次不同意,因为这家伙可能是喝大了,非要给刘备表一个大司马。 嗯....曹操看到之后啥感觉咱不知道,反正刘备是不敢再和这个玩意喝酒了。 酒品太差! 除了表之外,还有行。 行什么将军,或者行什么官职。 这个行其实是代理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我先行使一下这个权利,然后等干得好了,如果没有空降啥的,我也就扶正了。 到了行这个地步,基本上也就算是确定了。 至于守则是不太一样。 如果说行是已经到了基本确定,让他先干着的话。 守也算是让他先干着,但并没有确定。 因为它算是见习试用的意思,让你先试一试,如果可以再干,它的含义就是,你老大觉得你并不是这块料。 但是你非要上,加上还有些其他关系,你就试试呗。 不行的话,我也有办法弄你。 所以如果是你在地方上做到了行某地太守,那么当地的豪强家族基本上不会和你对着干,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事儿十有**了。 就算是不成,这位也是会有补偿。 但如果是守,那就不同了。 我看你不顺眼,我真弄你,反正你是个试用,逼急了我让你政绩下滑,你就得给我滚蛋! 而领则又是另外的意思了。 首先就是领是有区分的。 先说本质的领,那就是向下当这个官。 什么叫做向下当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