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歹也是原班人马出身的,怎么就这么没个气度,你和一个炸药包嘚瑟个什么劲儿。 所以直接给他从前线扔回了成都,虽然给他保留了官职,但是不再重用他。 这些人都是处理的干净利索,但是在魏延和杨仪这里他就很头痛了。 因为这两个人真的是诸葛亮北伐的左右手。 魏延是北伐鹰派代表,做事风格十分的强硬,又是诸葛亮麾下第一名将,也是诸葛亮百般维护的那个人。 可是同样杨仪也是如此,如果说魏延是北伐的那一柄尖刀,那么杨仪就是北伐的最大后盾。 代替他执掌辎重后方,可以说得上是最为得利的助手了! 而且这两个人还都是自尊心强的离谱的那种人,谁也不会吃上半分亏。 从一开始诸葛亮就对他们不断的维护,不断的想办法平息两个人的怒火,但是谁也不能给谁去道歉。 再加上后期的事务繁忙,诸葛亮还得为了他们了两个,专门给费祎添加上一个任务,那就是调节他们的内部矛盾。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给后面的大爆发打下了基础和可能。 因为费祎可是东州派系出身的啊,诸葛亮在的时候他们三个都老老实实的。 可是诸葛亮不在了,杨仪和魏延两个人可是荆州派系出身的顶尖儿臣子和大将,你费祎是喝大了想要染指尚书令和大将军的位置? 除了这些之外,诸葛亮还有第四点。那就是挖掘人才,并且给他们大量的机会去培养他们,甚至不顾及自己的脸面。 在蜀汉,其实刘备他们也很尴尬。 因为益州的文人不喜欢以武建功的刘备,不喜欢直性子,看他们不顺眼,不会顺着他们的关羽和邓芝。 可偏偏这些事儿特别多的家伙还都是益州乃至天下躲到益州的大人物,他们或许能力上说不准到底有多强。 但是他们的名望特别的高。 堪称是天下的活靶子。 最近的舆论战已经让很多人看明白了,无论什么时候,掌握住口舌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诸葛亮还要自己处理自己的各种事情的前提下,对这些人也要做到礼贤下士,恳请出山。 比如那个叫做杜微的家伙,那就是标准的看谁都不顺眼,他还不是看蜀汉的所有人不顺眼,在刘璋时期他就看那些人不顺眼。 到了刘备入主的时候,他直接说自己聋了,啥都听不见,你们没事儿别烦我。 直到诸葛亮执掌蜀汉的蜀汉,仍然在邀请他出山,仍然在被他一次次的拒绝。 很多人恨不得将他剁碎了出出气,但是最后他们也明白这就是想想罢了,毕竟这种人物掌握着天下的舆论。 如果你拥有他未必能够有多大的好处。 但是你杀了他你一定会被天下所唾弃。 你是蜀汉,你不是曹魏,没那么大的能耐就别敢那么扯淡的事儿。 最后诸葛亮派人请出来了公车,用尽了办法才将他拉了出来,但是他直接说自己得病了。 得了一种不能和人说话的病。 就这玩意,你换现在那些火气旺盛的小伙子直接就让他不能做人了。 但是诸葛亮对此不管不顾的,拉过来就给你传纸条。 你不能说,那我就写,反正我得让你看到。 诸葛亮自认是污浊之辈,把杜微说成清流雅士。 把自己比喻成愚人之辈,总之就是说尽了好话希望他出山。 杜微想了想,他回去了! 诸葛亮压住了其他躁动的人,继续给他写信,送到他的住处,这一次再次降低了自己的条件。 你看不上我们这些俗人没关系,我又不用你打仗,你就教导我们德行嘛。 杜微看了看,把信扔了,不回。 诸葛亮再次找过去,你看你还是不同意也没关系,你来我们大汉,想干什么干什么,我们绝对不会多管你的。 就这,仍然还是不行。 坚定的一句话,我看不上你们! 但是他接二连三的拒绝诸葛亮,不肯相从。 即便是在这里丢尽了颜面,诸葛亮仍然是给了他一个谏议大夫,甚至哪怕是挂上名白拿俸禄也可以的那种。 他明知道益州这帮人不干事儿还吓叨念个没完没了的。 还有一群张口闭口儒家经典,就是不肯用在实在地方的,有给人看相的,又给人算卦的。 还有成天咒你早点死的,甚至还有做个学问都能结下来死仇的。 就这么一群人组成了益州的这么一个大群体。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从刘焉开始,到刘备都不想搭理这群人的原因,因为实在是没有多少能够拿得出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