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时间是非常可怕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益州各个地方的太守,县令,乃至小吏士卒全都是益州本土之人。 就算是朝堂上有那么几个一心为国之人又能如何? 邓芝,宗预,诸葛瞻,就算是他们有满腔的为国之心,他们又能够做什么? 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诸葛亮已经看出来了,他陷入了当年刘璋的那个死局,而他的门徒自然也陷入了这种并发症之中。 那就是战与和,忠和权。 当年的四方派系已经彻底的成为了过去,并且发展成为了理想主战派和安稳求和益州派。 然后再从这种模式快速的转变,成为了个别人和这个整体的问题。姜维在这一刻,是无比孤独的。 因为他从诸葛亮时期的朋友少,直接就变成了压根没朋友。 在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江东吴大帝的手段。 毕竟所有朝堂之人在这方面全都是让出利益从而获得友情与合作。 但江东吴大帝愣是能够将利益和理想融合到一起,让自己下面的人做到同仇敌忾,这简直就是要了命了。 当然,还有不听话的怎么办? 吴大帝数,弄死他! 就这一点,三国时期所有人都比不上他,毕竟无论是刘备曹操,还是诸葛姜维,他们的理想都只是空中楼阁,做不到孙权的那种地步。 那么三个人到底都面临着什么事情让他无法行动? 蒋琬费祎可以说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这里面费祎并不赞同北伐,这是为什么? 他给出来的理由是我等没有这个能力。 那么我们换一个角度,如果一个公司,他将所有的资源全部都给你,公司里面上上下下的人全都给你,让你调用。 就算是你玩赔了那也没关系。 你说你敢不敢做点什么? 傻子才不干呢! 可当初是什么局面呢? 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后方的掣肘越来越严重,还有一个蒋琬在那里杵着,资源已经不会全部倾斜过去了。 就算是这样也就罢了。 可如今北伐的那批人他们也没有那么的思想坚定不说,就连下面的将军都还特别有脾气,谁也管不了。 比如那个叫做邓芝的,真真儿有脾气。 姜维和费祎关系又很纠结,他们都是外来人,还都被诸葛孔明宠爱过,都很有志气,同样还有崛起的**。 可是他们所想要的路线确实截然不同。 要知道他们的目标可是相同的。 其实,说到底只是他们的选择不同罢了。 同样的一件事情,费祎看到的是现实无奈,他需要尽全力维持下去。 哪怕这个维持也不能阻止局势变得更坏。 可是另一个人看到的是时间已经不够了,没有时间了怎么办? 拼了性命搏一把吧。 而相比较于他们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蒋琬倒是真的配得上诸葛一门新大师兄的身份的。 度量如海就是他最好的评价。 他明白自家丞相的神威是因为先帝的托孤重任,是因为公心之德。 蒋琬明白自己没有那先帝的遗诏所以他只能在另一个角度做得更加的好才行。 那就是德! 什么是以德服人,是孔子身高九尺携带三千小弟么? 或许是,也或许更像是蒋琬。 在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蒋琬做出改变之后,他就已经明白了德行的重要。 当年诸葛亮给他茂才,想要推荐他,他让了一次又一次。 最后让的诸葛亮急眼了。 是真的急眼了的那种。 直接朝着蒋琬骂起来了,你让让让,就知道让,你有本事你不干你想干嘛,这是对百姓有好处的事儿么? 还是说这么做能够让人才有表率? 这还给你脸了,干你丫的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