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公元262年,姜维的兵权已经是摇摇欲坠了,不知道多少人将贪婪的目光放到了姜维的身上,或者说北伐大军的身上。 姜维自己也知道,这恐怕就是自己最后一次北伐了,再不打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他再次出兵祁山,对阵邓艾。 然后....大败而回。 当他塌上回程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如此了,他也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 他没有回到成都主动送死,他面对着朝廷的使者,选择了前去沓中屯田。 从此,蜀汉进入了灭亡的倒计时。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件事,那就是从这些北伐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开出来一件事情。 那就是姜维完全走的时候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的目的,他的目标就是陇西,退而求其次也是凉州之地。 这不是因为他喜欢,也不是因为他想念诸葛亮。 说白了就是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差距已经太大了,想要打关中不是不行,但就和洮西之战一样。你就算是有本事打赢了,你也守不住啊。 之后我们还需要知道姜维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汉中的防御策略。 曾经魏延被委以重任,驻守汉中的时候,说过一句十分狂妄的话语。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句话绝对可以称之为狂妄了,但是在汉中前期的战绩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魏延守的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兵马战斗力充足,没有遇到任何可以说一说的危险。 这就说明了魏延的能力。 毕竟你不能说,汉中就没有丁点危险。 魏延之所以敢这般说,就是因为他对自己本事的自信,他用的是实兵错守的打法。 有人说这是魏延的本事,也有人说这是法正但 但不管是谁的,这都是在魏延手里发扬光大的。 这种守卫的办法,其实说得简单直白一些,很像是游戏里面的一种塔防类游戏。 后面有一个自己的大本营,但是大本营却是没有太大的攻击力,所有的防御全靠前面的那些密密麻麻的防御塔。 所以实兵错守说白了就是在关口建设哨卡和防御塔,然后一座座防御塔的防御之下,让曹魏的兵马进来多少他留下多少。 这么做好不好? 当然好! 但是玩塔防类的游戏也很明确的一点,那就是需要建塔啊。 玩这类游戏的人应该清楚,那玩意最大的困难不是后面的敌人多么快,而是前面自己建立防御塔很麻烦,很慢,跟不上。 所以这种办法也是同样道理,他耗费的兵马资源很多。 刘备时期那是没有问题的,魏延绝对玩得起这种实兵错守的打法。 诸葛亮时期也没关系,那怕是诸葛亮没了,留个王平的兵马也是足够的,实兵错守仍然坚持了下去。 但是到了姜维那里,不行了! 敛兵聚谷! 这就是姜维的防守之法。 没兵了啊,所以只能放弃了那些密密麻麻的关卡,将所有的兵马呢,都放到了汉中的那些城池上面去。 当然,这么做也有好处的。 第一城池高大好坚守,第二,拉长了敌人的补给线路。 等到了他们坚持不住了,然后就可以开始反击了。 所以这种办法呢,也是防守了很长时间,并不能说就一定是个什么问题。 毕竟这个阶段双方差距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了,就用洮西之战中,陈泰对姜维的预估。 这家伙有几万人就了不得了,他上哪儿十万人去。 可是曹魏的西线呢? 动辄十几万,甚至二十万大军压着,这玩意谁看着不头疼。 所以这种打法的坏处那自然也是明显的很了。 塔防类游戏简单在哪里? 只要我的防御塔都弄好了,我剩下的就是挂机了,我怕啥,大家按部就班的进攻防守就是了。 可是敛兵聚谷不行,这种差距,这种打法所有的压力全都放在了守军将领上面。 需要将领有极高的反应能力,还需要有极快的反杀能力。 而且那可是汉中啊,这么做无异于告诉了所有人,他们放弃了地利。 这不是飞机大炮满天飞的民国,这他娘的是冷兵器时代的汉末三国。 这个时候你放弃了地利,你怕是有什么想不开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