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粗中有细-《明末好国舅》


    第(2/3)页

    熊廷弼可不认为他真的没污点,虽然姚宗文弹劾他的事情,多数都是瞎编的,但这并不代表他清白,熊廷弼可相信,姚宗文这些文人没查到的事情,锦衣卫都尽力,肯定能查得到他的。

    到时候,以许显纯锦衣卫和皇亲国戚的双重身份,自然有办法把他的事情送到皇帝手里。

    毕竟,说起来,别看许显纯年轻,但人家也是当今陛下的长辈,家里隐藏的政治能量,可大着了!

    其祖父许从诚乃是世宗肃皇帝朱厚熜的女婿,于嘉靖三十六年,尚嘉善公主朱素嫃。

    到了当今陛下朱由校,从辈份上论,套用后世话说,许显纯就是朱由校的表爷,妥妥的长辈。

    当然,君是君,臣是臣在许显纯自然不可能真的当他是皇帝长辈,但是,在某些事情上,许显纯明显有其他锦衣卫得不到的便利,就是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也忌惮他。

    诚然,皇亲国戚到了如今,政治上是起不了什么大的浪花,但中国自古便是人情社会,人情关系就是皇帝也不能免俗,熊廷弼可不敢想他的某些污点呈到皇帝面前,会有什么后果。

    听到熊廷弼提到了张家湾城,许显纯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心里也是十分认同熊廷弼所说。

    毕竟,能让他外祖父嘉靖皇帝,主动从宫廷伙食费里面扣钱建城的村落,自然有不同之处。

    张家湾是漕运北端枢纽,除了漕船以外,其他来往客商也十分繁多,这外来户一多,衣食住行都要花钱,张家湾还能不繁华?

    当然,说到张家湾建城,这其中也有一段故事。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军队不可避免的衰弱,再加上朝堂文官群体的安逸守成国策,以及对于军队武将的打压,所以明对于北方民族,转入守势。

    而嘉靖二十九年时,十万蒙古骑兵再次突破古北口长城,兵锋指向通州一带。

    彼时通州城早有防备,并未给蒙古骑兵可趁之机,但张家湾那时却是村落聚集之地,无城池可守。

    最关键的是张家湾建有通济仓,大明南来漕粮,多数便囤积于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