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面对朱元璋的追问,马钰伸出两根手指,道: “其一南北分化;其二士绅宗族崛起。” 朱元璋皱眉道:“什么意思,说明白一点。” 马皇后和朱标也同样很疑惑,主要士绅宗族崛起他们能想到一些,南北分化就没有太多头绪了。 马钰心道,真是当局者迷啊。 “从唐末开始,天下就四分五裂,宋朝时期则是南北分裂。” “南北方的汉人,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自养成了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 “虽然大家都自称汉人,虽然都遵从孔孟,但口音不同、饮食不同、衣着也有区别。” “这种种的差异,双方看对方的时候都感到陌生,很难将对方视作同族。” “你们应该能察觉到这种隔阂,仔细想想是不是有这种情况。” 朱标有些茫然,毕竟年轻,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深宫里,对外面缺乏了解。 马皇后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朱元璋作为君主,对这方面反而是最敏感的,说道: “南北方的官吏确实相互看不顺眼。” 朱标疑惑的道:“这不是利益之争吗?官吏以地域、师生等结党,打击其他地方的官吏。” 朱元璋摇头道:“不,哪怕他们政见相同也几乎不会携手,这已经不是利益所能解释的了。” “以前咱还有些疑惑为何会如此,听马钰分析才知道,原来是思想上产生了分化。” 朱标皱眉道:“原来如此,那此事就轻忽不得了,长此以往必将使朝堂陷入党争之中。” 朱元璋正想说,这未尝不是好事。 但马钰却先一步说道:“你以为南北分化的危害仅止于此吗?” “匈奴、突厥、契丹,强不强大?” 朱标点头道:“都曾盛极一时。” 毕竟都曾经是压着汉人王朝猛打的势力。 马钰接着问道:“现在他们哪去了?” 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他接着问道: “汉人也陷入过低谷,也曾经被异族击败统治过,为何没有消失?” “不但没有消失,族群还愈发的壮大。” “还总能反过来将入侵我们的异族给同化吸收,靠的是什么?” 朱标眼睛一亮,说道:“我知道,文化。” “我们是文明人有礼仪,蛮夷向往我们的文化,主动学习我们的文化,然后就被我们同化了。” “即便我们处在低谷,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文化,所以才没有消失。” “匈奴、突厥、契丹虽然强大,但都没有自己的文化。” “被击败之后很快就被别的族群给同化了,所以他们消失了。” 马钰颔首道:“是的,因为我们有文化。” “文化就是一根纽带,让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一群人,产生认同感。” “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具有凝聚力的群体。” “哪怕一次次跌落谷底,也总能再次站起。” “即便再强大的敌人,只要不消灭我们的文化,就无法消灭我们这个群体。” “可是现在,我们自己从内部分裂了,敌人再想对付我们就容易太多了。” 此时朱元璋也反应了过来,被自己方才的想法惊出了一身冷汗。 方才自己竟然认为分化了也好,正好有利于搞平衡。 这种思想实在太危险了。 真要是南北汉人分化,恐怕要不了多久,大明就没了。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算抛开文化和族群认同不谈。 思想上认知上的不统一,也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麻烦,甚至造成分裂。 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就是为了统一认知。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完成思想上的统一。 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政策塑造了统一的族群意识。 但至少有一点他们明白,统一了思想有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朱元璋也是一样的,或许他不知道南北汉人分裂,从族群角度来说是个多大的灾难。 却知道,出现这种情况对大明本身来说,就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灾难。 朱标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关节,沉重的道: “此事该如何解决?” 朱元璋和马皇后也朝他看来,虽然两人都有不少想法,但还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马钰却摇头说道:“先别急,接下来再说第二个问题。” “到时候两个问题可以相互配合着一起来解决。” 朱标若有所思的道:“我大致猜到你要说什么了,但还是想听听你的分析。” “毕竟,对此事我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