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天晚上,马皇后就留在了马府,朱棡、朱棣几人也都留下陪同。 只有朱标,作为太子他是需要上朝的,在宵禁之前回到了宫里。 他没有直接回东宫,而是先去乾清宫见了朱元璋。 朱元璋面前摆满了各种卷宗,脸色也非常的难看。 周围的内侍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 见到他进来,朱元璋下意识的往外面瞅了一眼,然后露出失望之色。 朱标自然知道他在看什么,就将马钰的情况,御医的诊断详细说了一遍。 最后说了马皇后留在马府,等待马钰苏醒的事情。 朱元璋明显不想多谈,沉默了片刻,就转移话题道: “财税的事情,老二有没有和你说?” 朱标点点头:“二弟与我说了一下,不过说的并不清楚。” 朱元璋将汇总卷挑出来扔给他道:“看看吧。” 即便早就知道财税出了问题,可当看过详细情报后,朱标还是非常的愤怒: “这些人……无法无天。” 朱元璋并没有跟着一起骂,因为白天他已经骂了整整一天了。 所以等朱标看完,他接着问道: “你以为该如何处置此事?” 朱标委婉的说道:“眼下最重要的是一统天下,不宜大动干戈。” 说完还有些忐忑,他知道父亲的脾气,大概率不会同意这略带‘软弱’的处置方法的。 很可能还会对自己一通训斥。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朱元璋非但没生气,反而赞赏的道: “事有轻重缓急,要先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再回头解决小问题。” “你能有这个认识,很不错。” 朱标松了口气,同时也明白自己似乎有点小瞧自家父亲了。 自己都知道的道理,父亲又怎么可能不懂呢。 自己完全是瞎担心。 放在以前,自己是绝对不会产生这样的怀疑的。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开始怀疑父亲的能力了呢? 答案指向了一个人,马钰。 自从听了他的课,对宏观的人文历史有了认识之后,父亲在自己心里的光芒就开始消退。 当然,这个消退并不是不存在了。 能以如此低的出身夺得天下,在他心里父亲依然是个非常厉害的人。 只是这种印象更加的理性,而不是像之前那般,带有一点神性色彩。 此时,他忽然有些理解,自己父亲为何会对马钰有诸多不满了。 很简单,马钰打破了他无所不能的光辉形象,损害到了他的‘至高无上’。 权威受到挑战,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开心的。 但…… 理解并不代表支持。 被人面讽不开心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置。 汉文帝、唐太宗这样的才是楷模,父亲这样的就是……刚愎自用。 换成以前,他是不敢这么想的。 即便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也会感到愧疚,觉得自己有违孝道。 比如之前因为丹书铁券的事情,他对父亲产生了怀疑,当时内疚的都失眠了。 可是现在…… 他已经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对父亲的性格做出评判。 朱元璋并不知道,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让自己儿子想这么多。 此时他内心里满是欣慰,有这样的继承人,大明未来可期啊。 再考虑到老二办事的稳妥,大儿子肯定会更出色。 所以他决定,让朱标进一步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这么大的事情,他需要一个可靠帮手。 于是就说道:“财税的事情,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朱标疑惑的道:“不是有人针对算学,试图破坏计官培养,扰乱财税系统吗?”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之后他就将自己的猜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朱标。 最后目标直指儒家。 “儒家正在宗教化,他们想要夺取国家主导权,破坏财税只是他们的手段之一。” 听完他的分析,朱标也忍不住头皮发麻。 换成以前,他肯定是不信的。 这么多人怎么可能团结一心,还不暴露? 但同样是听多了马钰的课,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思想。 再加上,财税系统确实烂掉了,官吏们已经编织了一张贪腐大网。 有先入为主,又有事实。 尽管还是有种种疑惑,但总体上他是倾向于相信的。 深吸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怒,他问道: “您准备如何处置此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