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么神奇吗? 顾孝武也当过兵,打过仗,到现在肩胛骨里还卡着一块儿炮弹皮取不出来呢。 说着话,赵大爷抓起放在柜子上的烟袋,顾北赶紧把烟掏出来。 对了! 赵大爷摆了摆手:“不去了,不去了,老婆子病着呢,待会儿还得给她准备吃食,行了,你也忙,还想聊的话,随时过来,以前就得意清静,现在老了,反倒是盼着能时不时的有人过来说说话!” “你小子还甭不信!” 顾北闻言,掏出了纸笔。 一般情况下,小说里这种人物刚一登场,都是那种性情古怪、古板,一张嘴就冷声冷气的,仿佛下一秒就会把人给扔出去的形象。 赵大爷又拿起烟袋:“那就聊呗,想知道点儿什么,只管问。” “赵爷爷,您当年是在哪个部队啊?” “想听故事了?” 赵大爷抽了口烟,看向顾北的眼神满是笑意。 好吧! 听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可这里面却含着十六条人命。 赵大爷说着起身,抬手就要把衣服给撩起来。 顾北闻言,直接表明了来意:“赵爷爷,我在央视工作,最近正准备写一个战争题材的剧本,讲的就是咱们的队伍当年打小日子,打老蒋的事,想从您这采访点儿素材。” 顾北顿时肃然起敬,以前只是听说,可从来没求证过,没想到在这大杂院里,还隐居着这样一位老革命。 “赵爷爷,您40年就参加革命了,那您现在……” “没看过!” “后悔?后什么悔?当初村里一起投奔队伍的,算上我有十七个,能活到解放的,就我一个,我后悔?我要是都后悔了,他们怎么算?” “你小子咋还好奇这些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哟!!都说你小子是个有出息的,还真不假,你的意思是,能把我说的拍成电影?” 赵大爷似乎很久没有人陪着聊过天了,显得格外健谈。 顾北看着也觉得一阵心酸:“赵爷爷,您要是有空,跟我说说您当初打仗时候的事呗!” “赵爷爷,不敢当,不敢当,跟您比,我算个啥!” 赵大爷的话,让顾北想起上辈子,他爷爷曾跟他说过的一件事,本家的一位三爷爷当年也是年纪轻轻的就跑去当兵了,抗日、解放、援高丽,大大小小打了无数的仗。 结果,某次外出考察,在经过一个百货大楼的时候,随口说了句:“这大楼不会是以前小日子盖的吧?” “当领导坐办公室是干革命,看大门就不是干革命了?我从小没念过书,还是后来在队伍里扫的盲,认识那么几个字,就我这水平,政府真要是安排让我当领导,那还不得到处添乱啊!” “是不是觉着我风风雨雨,血里火里的参加了革命几十年,退伍了,也该去哥机关单位当领导,住小洋房,出门坐小轿车?” 说到这里,赵大爷的眼神之中满是怀念。 无心的一句话,结果等下次又从那个地方经过,大楼已经没有了。 (真事,是作者的大姥爷。) 三爷爷也是个大老粗,让他带兵打仗,冲锋陷阵不带眨眼的,可让他去搞建设,可就难为他了。 说着说着,老人的眼眶中已经满是泪水。 “赵爷爷!!咱们今天就到这儿吧,也到中午了,咱们爷俩找地方喝两杯咋样?” 莽撞了! 登门拜访,对方又是老人家,应该带点儿东西的,结果顾北倒好,两手空空的上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