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舞台大屏幕中的场景,又回到了那个逼仄而贫瘠的小山村。 随着东方泛出了一抹鱼肚白,一座新坟已经伫立在学校前金色的麦田之前。 小小的坟头上仅立了一块门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放在坟头陪葬的,只有一盒铅笔和几本翻破的课本书籍。 只要一场雨,石板上那稚拙的字迹就会消失;用不了多长时间,这座坟和长眠于此的人,就会被外面的世界忘得干干净净。 太阳从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晖投进仍沉睡着的山村;在仍处于阴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在闪着晶莹的光,可听到一两声怯生生的鸟鸣。 娃们啜泣着,他们已经忘了昨晚上的所有事情。只记得这个村子里唯一一个把他们当成孩子,不指望他们出去打工赚钱,真心真意对他们好的人,永远的走了。 迎着照进山村的第一缕阳光,娃们再次对着那座新坟磕了个头。然后起身,沿着小路向村里走去。 他们将活下去,在这块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收获那虽然微薄但的确存在着的,希望。 那一群小小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山谷淡蓝色的晨雾中。 一阵微风吹过,坟头那一叠破烂的书本被翻起了一页。 大屏幕上的镜头视角,渐渐的拉进。学校,新坟,门板做的墓碑,都渐渐的消失,镜头最终落在了那书页上的铅字上。 随着镜头的拉大,一段充满磁性的画外音,响彻在了剧场之中;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呐喊,自序》” 随着画外音落定,屏幕上的镜头视角渐渐拉升。 《自序》的字体变得微小模糊,坟旁的烛光也渐渐微弱。 远方的太阳,却已经彻底的跃出了山头。 那正值壮年期的恒星,彻底照亮了这座逼仄贫穷的山村,这片五千年薪火相传的古国,这个生命已经生存了千百万年的,星球。 电子大屏中的画面,最终定格在广袤宇宙中那颗蔚蓝的地球。 全剧,终。 随着那一个“终”字浮现在画面之上,剧场内全体观众沸腾了! 哗! 积蓄了一整场话剧的掌声,在这一瞬间直冲屋顶! 就在这一片狂热的掌声中,李世信带着所有的参演人员和幕后,大步走到了舞台之上。对着台下和直播摄像机前的观众,鞠躬谢场。 和李世信一同出现在台前的,还有艺术学院的学生乐队。 在掌声中,乐队很快的摆好了架势。 一阵悠扬的提琴前奏,就那么缓缓流淌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