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妙制腐乳,糍粑过年(三更)-《巧为农家女》


    第(3/3)页

    ——不单单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是一场探索内心的灵魂之旅。

    而在冬日,因为天气寒冷,人们以前又不用怎么做农活,闲暇下来的人们便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探索属于冬日的各种美食。

    糍粑,便是其中之一。

    腊月二十五过后,家家户户便开始打糍粑。

    顾乔曾问过顾婆子为什么打糍粑一定要在腊月二十五日后,顾婆子也说不清楚,只说这时节打的糍粑才能放得长,到了春日甚至夏日都不会裂开或者坏掉。

    打糍粑用的粑槽是木制的,顾乔瞅了瞅,这粑槽其实就是根直径约一尺的独木,大概四、五尺长,然后将中间掏空成槽。

    糍粑有黏性,会粘在粑槽上面,又因为糍粑干了后粑槽很难清洗,所以村里的人家都是约好了一起打糍粑,这样既可以省了重复清洗粑槽的环节,又避免了糍粑的浪费。

    二十多户人家,从二十五这天开始打糍粑,糍粑声从村头挨家挨户地响过来,到了顾婆子家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九。

    顾婆子排到了下午。

    顾婆子和梅氏早早地就蒸上了糯米,就等粑槽抬到院子里。

    粑槽是族老家的,至于打糍粑的人,则是各家各户自己出,一般来说大家都是相互帮忙。

    这打糍粑可是个力气活,两个男的各站在粑槽一头,你一下我一下,此起彼伏,才能趁着糯米的热度,快速地将糍粑打出来。

    要是力度、速度不够,糯米粒打不烂,糍粑的口感就会受到影响,不单如此,糍粑也放不长。

    顾乔家没有男丁,顾康便被喊来帮忙,另外一人便是顾旌。

    顾旌来帮忙,那是因为粑槽是他家的,按照惯例,打了糍粑的人家在用完粑槽后都要给他家一块糍粑,顾婆子家没人,他家收了糍粑,便不好不来帮忙。

    待糯米放入粑槽中后,两个男人撸起袖子,一下一下,瞬间奏响了小山村这个冬日里最欢快的节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