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面的命令-《穿越之入赘公子》
第(2/3)页
......
钟逸心想,这是上面感应到了自己的号召,终于能分派下一些事情来做了,不过这回的事情,似乎有些棘手......
被拿入诏狱的大臣名叫罗成荫,翰林院编修,只是小小七品官,不过罗成荫东都所出,但凡东都之子入京,多多少少都能得到他的照顾,所以他的人缘与风评在东都中,都是很不错的,再加上翰林院为养才储望之所,在所有文人心目中都有重要地位,罗成荫作为其中官员,更是让文人爱屋及乌,在他危难之际,不免想为他做一些实事。
罗成荫的仕途虽然不顺,但其人颇精学问,甚至与昔日的东都同窗和门生私下里组了一个诗社,闲时聚集一处,饮酒吟诗,互畅平生之志,醒时痛饮醉时狂歌,颇得魏晋雅士之风。
锦衣卫拿他是因为他卖弄才学诗情之时口出狂言,竟述大逆不道之语,因为仕途颇不得志,说出皇位他可取而代之,由于交往小人,便将此话举报去了京师锦衣卫,在第二日罗成荫还没睡醒的时候,就将人带走了。
宁朝很大程度上可以言论自由,议论圣上的一举一动也未尝不可,但自由也要有一个底线,很明显,国家的归属权,就是皇上逆鳞,别说碰,就是谈论都是大罪。
这次皇上亲自下令,派锦衣卫抓入诏狱,决然是死罪一条,朝中众臣各个聪明的很,知道这件事上不可能有反转余地,皆沉默了。
他的家人没有办法,只能混骗这些不知情的东都士子,利用文人与生俱来的感性而聚众求得罗成荫的一线生机。
在康宁年间,天子刻意压制厂卫权力,再加上这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陈达斌为人谨慎,以仁善治狱,凭良心说,这些年锦衣卫办的冤假错案很少了,罗成荫这一案,锦衣卫不仅有证人,更真真实实拿到了实据,他家中所写诗句里此类的话不少,这些皆是出自罗成荫的笔下,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他郁郁不得志时的牢骚,但什么话都要有一个底线,这么大的人了,应该明白祸从口出这个道理。
锦衣卫没有冤枉他,甚至连他自己都在狱中认了罪,偏偏他的家人为了救他,利用罗成荫在士林的名气,暗里找了一些不知情的东都学子门生闹事,欲图给东都吏部施加压力,逼锦衣卫放人,至于为什么会是吏部衙门,则是因为他们总不能长途跋涉历经千里跑去京师北镇抚司衙门吧。
大宁内阁制度渐渐成熟,当今天子仁厚,内阁三老贤明,文官集团掌握了大权,这个时期的读书人已渐渐被惯出了脾气,以往畏之如虎的厂卫他们也不怎么害怕了,虽然不敢直接跑到镇抚司衙门指着大门骂娘,但在动都吏部衙门门口闹点动静,读书人表示毫无压力。
事情的过程已不重要了,现在要命的是,这帮读书人若真闹起来,锦衣卫指挥使陈达斌的面子肯定不好看,而且轻易便给西厂提供了攻讦的借口,大宁朝堂之争,争的已不是黑和白,而是派系党群。
接到命令的钟逸不敢大意,立马命人召集手下百户,东城百户所一半出动,分散东都各周边,严密监视东都街头学子士人的动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