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钟逸借着桌上蜡烛微弱的光芒,从耿俊誉的生平事迹中挖掘他的性格,从刘产的记录当中,不难看出耿俊誉表面故作坚强,可内心存在着恐惧与怯懦,这样的人会是钟逸很好的突破口,而且他的身份特殊,他既是吏部的人,甚至还是吴俊明忠实的属下,有他的指认,一定会让证词更有价值与说服力。 从耿俊誉的资料中,钟逸知晓他是同进士出身,这比起一般人的起点要低上一些,不过科举如同万人过独木桥,能够到达彼岸,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耿俊誉不如同批进士,可比名落孙山之人,还是要强上一大截的。 耿俊誉后入翰林院,不过也只是翰林院庶吉士,三年之后考试合格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但同批之人早已飞黄腾达,进入各种机构当中,唯有他,刚刚达到温饱线,要想出去吃顿好些的饭菜,喝顿美酒,都要积攒许久。 人比人气死人,看着别人娇妻美妾,前拥后护,耿俊誉难免产生失落心理。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对权利与金钱产生了很大的贪恋,这也为日后进入吴俊明集团埋下了伏笔。 任期满后,耿俊誉又被派到一处地方任为知县,此地名叫口江县,距离京师可谓十万八千里,按理来说,他这样的官员早已没有仕途可言,不过一件事让他抓住了人生的转机。 口江县位于大宁东北之处,气候十分严寒,无水有山,土壤贫瘠,物产低下,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几乎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耿俊誉来这处地方,不仅没有油水可捞,甚至赋税都收不齐全,风评差也就算了,朝廷内的指标也完不成,头顶上的乌纱帽迟早要被拽掉。 但就在他最犯愁的时候,一人的道来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也正是因为此人,他才能走到今日的位置。 吴俊明有一表兄唤做吴用,名如其人,碌碌无为不说还沾染各种恶习,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不过沾了吴俊明的光,安插在吏部任一小职,虽权利不大,不过油水却不少。 这次他正巧被派来耿俊誉所任知县的口江县公干,耿俊誉虽然不在朝廷之内,可官场里的消息可谓灵通,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他绝不想在这个破地方一直干到老。 果然,机会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