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浇水的时候粮食在长,杂草也在长。所以必须一根根的蹲在田地里拔出杂草。 还有就去去除害虫,但凡是能吃粮食的虫子都得弄死。 正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天亮的时候人就得在田里了,忙到天黑才能回家。 小心翼翼的伺候到这种程度,等到秋收的时候才能有收获。 也是因为如此,哪怕是一个壮劳力,一年撑死也就是照顾好十几亩的田地。一家子男女老幼一起上,几十亩就到头了。 家中田地多的,那就干脆直接散养。 就是抛种子进去,之后什么都不管不顾。说不定秋收的时候还能收获个十斗八斗的。 “百姓们连自己家的田都种不过来了,哪里还有人手去种官田的。” “简单。”王霄对此早有应对“百姓不来种,那就让军士们去屯田。” 屯田,农耕时代的大杀器。 “还有,可以发布下去。百姓们帮忙种官田的,按照秋收收获的粮食数量来减免徭役天数。” 服徭役有多可怕,全天下的百姓们都知道。 王霄是减免了赋税,可徭役并没有解除。种官田可以免除徭役的话,肯定有人愿意啊。 至于为什么用收获来作为衡量,当然是为了避免不用心的忽悠了。 除了耕种之外,王霄还有别的提高产量的办法。 像是改进木犁,弄个曲辕犁什么的扩大耕种面积。像是优化肥料,让庄稼增加产量什么的。 这些在这个时代里堪称黑科技的东西,对于王霄来说不过是平平无奇。 “军屯倒是可以。”张良想了想说“可人数太少了,不够用啊。” 王霄现在掌握着会稽郡大部,东海郡与鄣郡一部分,外加快一半的九江郡。 这是很大的面积了,官田数量也是极多。 单纯依靠王霄手中那几万兵马,根本就是种不过来。 “那就只有招兵了。”范增跟着说“不过现在粮草不多,招兵太多的话就不够吃了。” 这就像是一个循环。兵多了,粮草不够吃。兵少了,官田开垦不过来。 很是让人纠结。 王霄一脸无所谓的挥手“这有什么困难的。找个地方狠狠弄一大笔粮食,再招兵起来不就成了。” 理的确是这个理,说的没有错。 可问题在于,这需要的可不是几千或者几万石粮食,而是至少数十乃至上百万石起步的粮食。 而整个大秦之中,能够满足这个条件的,实际上只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足以让关中所有人都吃上一年的太仓,还有一个则是负责提供关东六国驻军后勤辎重,修筑在荥阳东北敖山的敖仓。 这两个存粮的基地,无论是拿下了哪一个,都能轻松拉起数十万的兵马来。 张良若有所思的看向王霄“主公是要攻敖仓?” 太仓远在咸阳,那没办法。唯一能够考虑的,就只能是敖仓了。 “没错。” 王霄单手扶着乾坤宇宙锋“修整的差不多了,出兵敖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