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霄给出的改进技术,是采用薄皮铁甲,从而降低重量。 为了掩盖薄皮铁甲带来的防御力减弱问题,薄皮将使用叠加的形式组合起来。 具体如何操作,王霄都交给了墨家人去负责,今天他过来就是看成果的。 “这个有多重?” 王霄看着被撑在了木杆上的札甲,直接询问最关键的问题。 骑兵穿戴太过于厚重的甲胄,会影响到各方面的发挥。 毕竟重骑兵看似冲锋很猛,可在茫茫大草原上的作用,的确是比不了轻骑兵。 王霄没打算发展乾坤一击,类似铁浮屠那样的重甲骑兵。 那样的骑兵适合冲击步兵阵列,而在骑兵对战之中,能被轻骑兵们放风筝放到死为止。 “四十余斤。” 听着挺重的,可考虑到汉斤大约只有现代斤的一半,也就是十多公斤的样子,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王霄点点头,拿起一副弓箭对着札甲就射。 利箭呼啸而来,直接扎在了札甲上。 都不用过去看,王霄就知道肯定是射穿了。 “天子神射!” 四周人纷纷送上香喷喷的马屁。 田襄子急忙上前解释说“陛下,匈奴的弓与箭,没有咱们的好。而且陛下天生神力,天下无人可及。” “这不行。” 王霄干脆摇头“不能把将士们宝贵的性命,寄托在敌人的武器差劲上。再加一层铁皮。” 田襄子并没有立马答应下来,而是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陛下,那样的话,整套甲胄就要超过五十斤了。” 骑兵们可不仅仅只有甲胄的。 他们还有自己的兵器,盾牌,弓箭,水囊,干粮袋等等。 就算水囊干粮什么的可以放在驮马身上,可马匹的负担依旧是不轻。 “加。” 王霄再次确认“这个是事关性命的大事情,不能放松哪怕一两。” 实际上这也是与冶炼技术有关,汉朝的铁产量虽然不少,可技术方面还是差了许多。 含磷,含硫等等杂质,强度远远无法和现代世界相提并论。 王霄虽然推出了炒钢法,可这东西的产量很低。对于数以万计的装备来说,那点产量堪称杯水车薪。 既然质量不行,那就只能是用重量来叠加。 好在汉时的马匹,比起后世明清时期那些比驴子大不了多少的马匹来说,要强上太多。 多个十几斤的负重,勉强还能够坚持。 ‘一汉当五胡’这句话的核心,就在于汉军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 王霄是绝对不会放弃这种优势,而去拼什么数量的。 没错,大汉的人口的确是远超匈奴,甚至远超全天下其他国家的总和。 但正是因为人口是优势,那就更加不能肆意浪费这种优势。否则的话,优势就将变成劣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