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3章 立嫡立长-《少帝成长计划》
第(2/3)页
重要的是:自石奋把自己的姐姐送入宫,正式成为外戚之后,石奋一家,就开始了‘世袭外戚’的传奇生涯。
惠帝刘盈一朝,收了石氏女为姬;历史上的文帝一朝,入了石氏女为嫔。
即便是到了景帝一朝,赫赫有名的万石君家族,也依旧稳稳坐在外戚的位置之上。
——没错:有汉一朝青史扬名的‘万石君’,就是石奋的斜杠身份。
说白了:对于奉行‘黄老无为’的汉室初,石奋这样的‘无为’官僚,就是黄老学的排面。
只要汉室还没有明确放弃以黄老学为执政学派,石奋一家,就会一直延续‘世袭外戚’的传统。
至于石奋‘万石君’的别号之由来,更是在汉室极具传奇色彩——在历史上的景帝末年,石奋和自己的四个儿子,同时达到了二千石的级别。
石奋长子石建,在景帝一朝官至郎中令;幼子石庆,更是在武帝一朝位列相宰,食禄万石。
而‘万石君’的雅号,便是长安朝臣对父子五人皆二千石,合计万石的石奋表达敬意的别称。
除了魏尚、石奋两家的女子之外,刘弘还分别从羽林都尉、虎贲都尉,以及在荥阳-敖仓之战中立有战功的周灶征越大军中,分别挑选了一位中层军官,加入到了‘新兴外戚阶级’的行列。
另外,刘弘还从秦末战争、楚汉战争,以及高皇帝时的白登之役所阵亡的有功将士中,选了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两家,作为自己的‘外戚’。
再加上秦牧、汲忡两家已经送到长乐宫学习宫廷礼仪的妹子,刘弘已经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九个女子的丈夫。
但这九个女人进入宫中后,所要面临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
——作为手握兵权,驻扎边关的重将,魏尚的女儿,几乎必然不会为刘弘生下子嗣。
作为一个明智的君王,刘弘也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同样的道理,秦牧的堂/表妹,不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幸运的怀上天家血脉。
——最起码,不可能生下皇长子,以及长公主。
剩下的七个姑娘,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了——谁的肚子争气,谁就有可能抢先生下刘弘的长公主,甚至是皇长子!
而在这个严格遵守‘立嫡立长’,以嫡长子继承制作为江山社稷,乃至于家族传承的时代,皇长子,便等同于准储君!
子凭母贵,意味着‘皇后的长子必然是太子’;而反过来,太子的母亲,也必然会成为皇后。
实际上,刘弘是比较偏向于,通过这种‘公平竞争’的方式,选出自己的皇后的。
毕竟‘皇长子为庶长子’‘嫡长子非长子’这种事,对于政权的安稳并不很友好。
就拿高皇帝来说,长子刘肥,嫡长子刘盈,结果刘盈继承了皇位,刘肥却也占据了齐地六十余城。
无论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在刘弘所处的时间线,刘肥一家,都成为刘汉政权内部问题的主要制造者。
刘肥一家不让中央省心,历史上有文、景二帝接力收拾;这一世,有刘弘亲自料理。
可要是等刘弘百年之后,汉室再迎来一位兵强马壮的诸侯王,仗着自己‘先帝长子’的身份,欺负坐在皇位上的弟弟,那结果如何,可就说不准了。
再一来,刘弘实在不想让‘皇后由太后选定’成为汉室定制,却又碍于孝道,不好直接反反驳张嫣‘册立皇后’的提议。
这种情况下,默认‘先生儿子的做皇后’,无疑就成了刘弘最佳的选项。
某位后妃生下皇长子,刘弘就可以直接着手册封储君——立嫡立长嘛,没人能就此说什么。
那储君即立,立储君生母为皇后,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
至于这么草率的决定皇后、储君的人选,会不会导致‘皇后品性不端’‘储君能力不足’之类的事,则完全不在刘弘地考虑范围之内。
——谁一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做皇后、太子?
不都是一点点教,一点点学的嘛!
就拿历史上的猪爷来说,被立为太子时,连十岁都没到。
最终,景帝刘启不照样硬撑着,把猪爷培养成了一代雄主?
什么天资聪慧、天纵奇才,也就那么回事儿——皇帝这个职业,算是各行各业当中,最不需要天赋的一个了。
艺术家,需要天赋赋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政治家,需要天赋赋予独特的人格魅力。
而封建帝王,需要的东西只有两个:经验,以及积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