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广西钱监激事变(上)-《仙宋》


    第(2/3)页

    第二个原因,是大宋铸发出去的钱很大部分“沉淀”下来了。换成最近流刘行行的说法:“‘钱荒’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大量的铜钱,在流动性非常低的地方躺下来不动弹了。

    这里的“铜钱沉淀”,包括各级衙门、有司的货币化税收将大量钱币回笼,也包括民间的储蓄风气。

    因为在大宋朝的富家恰恰普遍有积储铜钱的习惯。库藏起来的钱叫做“镇库钱”,如青州民麻氏,“其富三世,自其祖以钱十万镇库,而未尝用也。”

    因为铜钱能够保值。大北宋发行纸币,那种纸币叫交子。

    但纸币作为信用货币,如果国家超发就会迅速贬值,宋徽宗那个时候的交子就贬值得厉害。以至于让百姓不敢再信那纸币、只是对铜钱趋之若鹜。钱币被大量贮藏,致使流通领域的货币短缺。

    第三个原因,面对反复出现的“钱荒”。大宋朝的各级衙门采取的对策是实行“钱禁”,即严厉禁止商人携带铜钱出境贸易,禁止民间私自毁钱铸器。

    这一思路看起来是对症下药,实际上经不起经济学的考验。大宋的“钱荒”并不是因为货币总量供应不够,而是货币循环过程中出现的“短缺假象”,货币总量既然充足,“钱禁”不但毫无必要,而且破坏了市场本身的调节功能。

    之前刘行曾公开的说出他的见解,刘行认为:在自由市场中,假如铜钱供大于求。钱的购买力就会低于铜本身的价值。一旦到了这种时候市场自会驱使人们将铜钱熔为铜器,使市场的铜钱流通量减少,币值回升;

    假如铜钱供不应求,市场也会鼓励“钱监”铸钱。并吸引民间储藏的钱币流回市场。这样,铜钱的市场流量跟市场需求之间,会自发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因为意识到钱荒随时会到来,所以龙币虽然已经在开始推行,但刘行的做法也是极其谨慎的。先以关中地区投放、再拓展到经济环境更加稳定而且市场对货币流通需求量大的山西、河南、山西三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