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张宪的犹豫(下)-《仙宋》
第(2/3)页
隋开皇十年、当时的高句丽平原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并多次小规模袭击隋辽东地区。
在那之前,高句丽原本一直与隋维持着紧张而和平的关系。继北朝之后,高句丽的君主自愿、自请接受隋高祖文皇帝册封为“高丽王”
由于此时百济与新罗联盟的早已瓦解,高句丽南部相对平静。在开皇六年时。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直至高句骊灭亡,那个王朝总计存在了八十三年之久。
可是后来因高句丽多次小规模袭击隋北部边疆,让隋朝第一代皇帝杨坚、很不满并致书平原王高汤:“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高句丽婴阳王继位后的开皇十六年,隋的特使在突厥遇到高句丽在突厥的特使后。因那两个异族不甘心臣服、长期侵扰隋之边境惹怒了隋的朝廷。气得杨坚传书高句丽要求高句丽终止与突厥的联盟,停止对隋边疆的连年的侵袭并对隋表示臣服。
高句丽婴阳王虽然表面上接受了隋高祖的最后通牒,但第二年婴阳王联合粟末靺鞨先发制人攻击隋在冀州道的军事驻地。
当时在中原的东北方还存在还有百济、新罗、靺鞨等政权,它们多时臣服于隋。在隋朝建立之初,高句丽为了消灭其他小国采取对隋朝臣服的政策,但随着隋朝的强大。高句丽逐渐感到恐惧,于是采取联合其它国家对隋朝进行侵袭。
以致后来到了开皇十八年,高句丽王率靺鞨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隋文帝杨坚终于忍不下去了,派出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后因道路和天气的原因、粮草供应不上。又遭遇疾病,隋军死了十分之八九。
同时高句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这次出征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战争。但为今后的大规模征伐埋下了引线。当时的隋朝已经完成了对西、北、南多族的征讨,国内经济也达到了鼎盛。而后来继位的隋炀帝杨广又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对高句丽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