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拿下山海关,崇祯上位!(本卷终)-《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第(3/3)页

    “这与你何干?当下兵马都是我的,你就当你这个皇帝已经死在京城了吧!现在,这一片都是我的天下,你是我的后人,我让你来管理,仅此而已。”

    朱元璋斜眼看了崇祯一眼。

    锻炼崇祯确实是将这些兵马都给他在控制,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兵马就当真给崇祯了。

    包括士卒,包括将领,这都是朱元璋一手控制,若是想要拿回来,心念一动即可。

    能够轻易拿回天下的,是他朱元璋,而不是崇祯!

    至于崇祯心中所想的问题,朱元璋自然也想得到,但是对他来说,牺牲些许臣子算什么?

    从他打天下到洪武年结束,他送走的忠臣都有多少?牵连之下杀掉的都不知几位数了!

    一将功成尚且万骨俱枯,建立更加完善,更加长久的大明,又怎么可能没有牺牲?

    “可是朕毕竟是大明的皇帝,这些子民、臣子,朕有......”

    “你没有。”

    朱元璋一口打断崇祯要讲的话,然后断然说道:

    “如今的新大明,是我允许你暂当皇帝,方才如此。你于新大明还未立大功,当下的一切都是预支的。等你新政卓有成效,才有向我提要求的权力!”

    这话说得相当不客气,但是从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嘴里说出来,崇祯却当真没办法有任何怨言。

    确实,他作为皇帝的大明,早在闯贼攻克皇城时,就被他亲手了结了。

    若不是太祖,当下的他恐怕也当真只有悲愤之下自尽这一条路可走。

    太祖,是崇祯得以活命,得以惩奸除恶,得以重塑希望的根基所在。

    如今太祖把话都说到这个程度,崇祯也没办法再说些什么,只能拱手表示接受。

    思绪转到治理朝政上,崇祯呼了口气,思索着说道:

    “太祖,治理朝政,需要臣子,当下京城内的那些高官几乎没有留存,您可有与武将英魂对应的文官英魂在?”

    皇帝,做的主要是拍板与管理臣子,政策举措,历来都是有识臣子提出,然后皇上采纳。

    此外,具体执行处理,自然也都是臣子去做,皇帝需要做的就是选择谁去,以及通过奖惩来让底下的臣子们知道做的尺度和方向。

    至少,崇祯对此是这样理解的。

    “没有。臣子的事情你自己想办法,有京城在,治理一府之地的人才必然够用。”

    朱元璋一口回绝。

    武将的英魂留着当然是为了打天下,文官的英魂留着干嘛?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天下平定,最不缺的便是文官。

    选拔优秀的官员,同样是皇帝该干的事情,这个点上,他不会帮崇祯偷懒。

    “可是太祖,当下朕手底下几乎没有什么官员,这如何去执政施政?”

    崇祯当下真的是除了宫里还没跑的太监之外,一个正经官员都没有。

    “无碍,新军将士随你调动,人手不缺。局面把控住,事情能执行,官员便不是问题。”

    朱元璋这话让崇祯一愣,思索了一下,只是掌管一府,似乎也可以了,大不了就是先以军管为基础。

    虽然具体的专项事项上,新军将士可能做不了,但是那些事情本来也不是官员处理,而是世代相传的小吏处置。

    有新军将士在手,再把小吏抓在手中,其实整个体系便已经可以运转起来,只不过没有官员分担工作,会更加辛劳而已。

    这样看来,似乎他崇祯带上新军将士,就可以直接掌管执政,试着改革施行新政?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崇祯整个人如遭雷击,仿佛隐约间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本是之前的朝臣全都死的死放的放,没有官员可用,故而无法用官,但是这么一看,朝政的根基,竟然不再朝廷,而在吏员与小卒?

    他不由震惊地喃喃自语:

    “朝廷......竟不是管理天下所必须的吗?士卒与小吏,便能确保法度运转无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