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通宵达旦,严重的问题!(二合一)-《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第(2/3)页

    崇祯听了这话,揉了揉一直紧绷精神也略微发胀的眉心,精神振作了一些:

    “赶紧送上来吧!”

    吏员工作记录,是崇祯之前下令,让那些跟随吏员的新军将士,在观察他们身边吏员一天的表现之后,要做的记录。

    这项工作,是在吏员工作结束,将士们回到军营之后进行。

    而将士们跟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军营便已经是傍晚,加上要回想一整天的事迹,并且记录,所需的时间也相当多。

    正是因此,才会这么晚才做好送来。

    看这些内容,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这新派下去的千余吏员工作情况,以及他下发的三百多条政令是否合乎适宜,以及有没有需要修改的方向等等。

    可谓是相当有用。

    不一会,便有太监将一大箱子的纸张搬了上来。

    看这容量,里面存放的纸张怕不是得有好几千张,等同于将士们对自己跟随的那名吏员的记录,全都不止一两页。

    见此,崇祯眉头一皱。

    “嗯?不过千余吏员,记录他们的内容便有这么多?”

    “回禀陛下,正是如此。”

    “行了,你们下去吧。”

    将士们想着将情况记录的更加清楚,这份心肯定是好的,但是这么多的内容,崇祯一个人看,那光看完一遍都得多久了?

    但想想,一千来个人,哪怕是一人只有一段话的讲述,他全部看完都得看一千段。

    这哪里是他一个人能够抽空完成的?

    情报获取确实需要,但是现在看来,情报的筛选,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啊。

    这一点确实是崇祯考虑不周了。

    “情报......是专门再召集识字的将士,组建一个为朕阅读整理情报的部门,还是,把这些内容交给锦衣卫?”

    情报部门,大明可从太祖建国便一直都有,那正是前段时间朱元璋专门建立的大明锦衣卫。

    刺探情报,整理情报,本就是锦衣卫的职责所在。

    此前,在刺探情报方面,他们短短一天时间,就发现了山海关援军退缩的情报,并且及时传回了京城。

    而整理情报这个特点,似乎正好可以将新军将士交上来的情报整理好。

    这样,一方面崇祯可以直接得到规整好,几页纸便清楚明白的情报内容,而不是一下子面对这么多纸张。

    另一方面,也正好可以解决锦衣卫当前初建,没有情报的问题。

    “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禀皇上,已经快亥时(晚上九点)了。”

    亥时,已经属于晚上,但是这个时间点,锦衣卫肯定还是有人清醒的。

    “传朕命令,将这一箱情报,转交给锦衣卫,并让他们加急处理。朕要他们明天一早将情报中将士们发现的问题,以及政令上的不足之处全部找出来!”

    这命令一下,必然不少负责这块内容的锦衣卫就要通宵达旦地工作。

    不过,以当下锦衣卫的数量来看,这个工作量,他们是完全能够完成的。

    对崇祯来说,这就够了。

    于是,这箱满满的情报,便在御书房待了不到一刻钟,就又被抬了出去。

    而崇祯,则继续与其他人等一同整理政令。

    ——————————

    “派人去锦衣卫问问,朕要求的情报整理得怎么样了。”

    早上一醒来,崇祯便立刻下令,让太监前去催促进度。

    “陛下,一个时辰前,锦衣卫那边已经派人将整理好的情报送过来了。”

    换成大明末年,崇祯时期的锦衣卫,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效率,甚至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都不一定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