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误会了-《穿清》
            
            
            
                
    第(2/3)页
    乾隆仿效的是他爷爷,那么说明,康熙的时候,估计有些雏形了。
    只要有些雏形了,那就能卖高价!!
    芝麻对沈琳说要置产是挺感兴趣的。
    毕竟再开分店,一来是自己的身体吃不消,二来,很多大客户基本是每个月月初便会下订,到时候,有人会送货上门。
    至于散客的话,也就买些,并不会多。
    在芝麻看来,分店十年之内肯定是不会开,哪怕生意再好。
    所以,倘若有银子,倒确实是置产比较适合。
    只不过,怎么一开始格格是想买田庄的,后来则是想买昌平哪儿的地了。
    不过,格格说了,芝麻便去照做了。
    顺便还把沈琳的舅舅给拉了上去。
    自从沈琳的舅母过世后,舅舅是颓废了一阵子,铺子也在芝麻的帮助下,顶给了别人。
    本来舅舅就无啥大志,是舅妈一直坚持想要铺子。
    可哪成想,唉!!
    舅舅和几个表弟那叫一个后悔啊!!
    对于收了铺  子,沈琳的几个表弟也没异议。
    他们现在在国子监跟着姑丈学习。
    基本上,他们的前途也是姑丈安排的,以后也去河道上。
    他们来自江南,自然也知道水患会给家乡人民带来的灾难。
    因此,难得有这机会可以系统的学习,自然是力求上进了。
    更何况,对他们几人来说,虽然也能考取秀才,不过,想要考举人,中进士,还真是有难度。
    男人么,对权利都是向往的。
    在他们看来,倘若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河道,其实也是可以的么。
    完全属于权利和奉献两不误!
    毕竟,那时候康熙在国子监开设了这门河道课后,也是有专门一条提过的。
    课堂上毕了业,然后在河道上实习三年,正式拿到单干毕业证书,在干满十年,倘若成绩能突出,以后也是可以在河道衙门里升迁的,倘若有了空缺,还是可以调往别处的。
    这对一些成绩好的学子来说,自然是不屑的,不过,这对一些成绩一般般,家境也一般般,自己的身体素质又行的学子来说,那就多了一条为官之路。
    反正都是当官嘛,哪儿当不都一样?
    更何况,哪怕是状元出来去当翰林,再入地方。也是从七品或者从七品开始的,干个十三年。倘若顺利,能升到六品或者从五品,那是十分了不起了的,还得是家里运作得当,你运气十分好,一点岔子也不出。
    可谁能保证不出岔子啊??
    更何况,倘若家里真有银子。从五品和五品别看只是一道小小的关卡,可实际上,差别却是很大的,有些人,干了十年,也未必能从从五品到五品。
    就这么老死在从五品的道路上了。
    可在河道上,你干满十三年,便是五品了。
    哪怕以后不在河道衙门干活,平调去别的地儿。那也好啊!!
    五品的官,至少是知府了,换谁谁不乐意去啊。
    要不然。沈老爹开设的班,哪会爆满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