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莲儿收拾好碗筷,出去招呼生意。 她见娘满腹心思,有些心不在焉,便让娘去休息,她在店里照应。 蓉娘回到房中,独坐床前,思量着。 过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道:“但愿是我杞人忧天,毕竟都是孩子。” 她站起身,又回到铺子里。 …… 香儿回到老宅,原想即刻启程回苏州。 小翠提醒小姐,走夜路不安稳,劝她还是明日一早再走。 第二天清晨,她们早早地出发,几个人护送着小姐到苏州去。 到萧府,小翠向夫人禀告回家的事情,回到小姐房中。 香儿见到文鹏的时候,已是第三天的申时时分。 父亲大人外出,在母亲准许下,她才得以脱身。 事先,她早已让小翠打听清楚,姑苏书院的位置,待夫人准许后,两人离开家,就向书院方向而去。 书院在苏州城南面,虽为私家书院,却也是受官家资助,与官办书院无异。 路过集市时,她特意买了一些糕点,和文鹏爱吃的瓜果。 到了书院门口,两人道明来意,看门的老伯,要酉时放学,才准许她二人入内。 香儿无奈,只得另想办法。她眼睛一转,有了主意,就让小翠拿出点心,送给老伯。 香儿恳求道:“老伯,我们家在周庄,父亲大人让我等见过兄长,即刻赶回。你也知道,我俩回去晚了,不安全。还请通融一二。” 那老伯想想,拒了好意,笑着答应,要她们快去快回,别耽误了。 他告知两人,童生甲字班,在书院后面的竹林苑,院子里种满了竹子。 香儿答应着,飞快地走了进去,小翠跟在后面。 香儿从正门而入,沿着大路朝着里面走去,路两边是一个又一个的院子。 有的院子里,古树葱茏,绿草茵茵,藤萝蔓挂,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有的院子里屋宇宏敞,假山座座,廊桥回转,湖光月色,荷叶田田; 有的院子里花草满园,阵阵梅香扑鼻。 书院布局,错落有致,虽临闹市,却清幽雅致。 书院后面是一座小山,前面便是苏州河。 香儿放慢脚步,细细观赏风景。 小翠追上来,见小姐留恋的眼神,笑着说道:“小姐若是喜欢,不如求老爷,也送你来此读书。” 香儿叹着气,摇摇头,她深知,即便是京都最好的书院,父亲也是不会同意的。 想到这些,香儿皱起了眉头。 不一会儿工夫,走到书院南面,一座假山挡在路的中间,周围有几座凉亭,四周种满了花草,左边的院子是几间书屋,屋子前面,种着郁郁葱葱的竹子,枝干上,长满翠绿的嫩叶,应该就是此处了。 进了院子,就听到学子们琅琅之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香儿趴在一个未关严实的窗子前,偷偷观望里面的情形。 一位老先生正在讲解《诗经·秦风》里的诗文《蒹葭》,里面坐着三十几个孩子,还有不少的女娃。 香儿张望着,试图找寻鱼儿的影子,可并未寻到。失望之际,头不小心碰到窗子的边缘,发出轻微的响声。 这时,窗边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望着窗外。两人四目以对,香儿轻声笑了起来,那人正是文鹏,香儿兴奋地要喊出来,文鹏朝她使眼色。 文鹏万万没想到,香儿竟找到书院来。 一年多来,只顾读书,跟随先生学医,学画。 他回家过年,也去香儿家问过,都说去了苏州城,却没能打听出来,她家搬往哪里。闲暇时,也曾在城中寻找过,可苏州城这么大,始终难觅踪迹。 文鹏只得放弃寻找,安心在书院看书。 再次重逢,令他喜出望外。文鹏示意她等着自己,香儿笑着离开窗子。 小翠小声地问小姐,找到鱼儿了吗?香儿轻笑,点着头,两人走到竹林中的凉亭处等待。 过了一会儿,文鹏借故从书屋里走出,见两人在凉亭内,就跑了过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