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八百里加急-《绝代天骄之问鼎天下》
            
            
            
                
    第(2/3)页
    为边疆安宁,子孙后代长冶久安计,此一役,势在必行。
    心中有了主意,他立刻坐了下来,手握御笔,亲手书写两封信函。一封给阿部首领,一封给多伦将军,命驿卒快马加鞭,火速送达旨意,不得有误。
    随后又手写一封密函,着传令兵,火速送往帝都。
    吕公公在一旁候着,圣主思虑后,命吕公公宣召清远侯,武安侯,宁阳侯,安远伯,宁远伯,广恩伯及都督刘将军等人,明日殿前议事。
    吕公公领命后,劝圣主保重龙体,早些歇息。
    圣主见时辰已晚,就吩咐吕公公不回后宫,在御书房歇息。
    一大早,众军中将领及内阁大臣们,在殿外待召早朝。
    几位大臣还在议论着,今日早朝怎么这么早,是否有重大事务。
    正在他们议论纷纷之际,吕公公传话,请各位大人上殿议事。
    圣主命吕公公宣读边关奏报,而后对诸大臣说道:“众爱卿,今日早朝,咱们就议议这北方边关之事,尽可畅所欲言。”
    军中将领纷纷建言,愿领兵出征,一雪前耻,用兵塞外,踏平漠北。
    然内阁及朝中大人意见不一。
    杨大人主张,此时不宜用兵,待天气转暖,再出兵不迟。他启奏道,北方天寒地冻,粮草运输是一大问题。
    黄大人主张用兵,北方边关安宁,事关帝国安危。大漠各部,生性勇猛,若不打击本雅失里野心,势必令其做大,威胁帝国长冶久安。况太祖在位时,多次用兵漠北,已使草原各部削弱。本雅失里去年侥幸获胜,狂妄自大,自以为我边疆要塞,可长驱直入。若不出兵,加以惩戒,势必助长其吞并,大漠各部之野心,建议朝廷早日发兵,永绝后患。
    金大人主张缓兵,他陈述道,帝国正在安南用兵,虽已平定,然骚乱又起。若两处同时用兵,国库消耗巨大。若迟迟未能平定,将加重朝廷负担,反而不利朝局稳定。他主张在交趾局势稳定之后,再出兵不迟。
    胡大人附和金大人的主张,同时建议分化大漠各部,另厚赏阿鲁台部,使其与本雅失里反目,分而冶之。
    简大人力主改变国策,由笼络分化北方各部,变为逐步统一,融合各部,并施以有效管冶,使其成为帝国之安全要塞。
    他陈词激昂,例数各朝代,北方边患与冶理之利弊。
    建议朝廷统一各部之后,筑造城池,将北方各部内迁,而后从关内迁徙囚徒、民众等至塞外,实施屯兵之策。
    推行郡县制,将其分割若干区域,设立州,府,县衙,以利于有效冶理。
    简大人尚未说完,引得朝堂大臣纷纷大笑和质疑。
    有些大人直接反击道,如今尚未平定,何来冶理之说。再者北方苦寒,不利农耕,又如何安置边民生计。筑造城池,更是一笔不菲开支。
    朝堂上,一时争论纷纷。
    圣主听完朝议,心中有了主张,他打断大臣的议论,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朕自有决断。昨夜朕已命边关将领严命以待,严防敌人偷袭。诸将军回营后,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朕决定,不日后御驾亲征。由皇长孙坐镇燕京,户部尚书夏大人辅助,并统筹粮草,军需等事宜。胡卿家,你草拟一份赏赐阿鲁台部的奏章上来,送司礼监,待朕批阅后,你与司礼监着手办理。”
    几位大臣,及诸将出列,高呼道:“陛下英明,臣等遵旨。吾皇万岁……”
    圣主交代一番,略显疲惫,吕公公连忙喊道:有本奏来,无事退朝。
    文臣和武将们纷纷退朝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