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徐寒山-《我在明朝当道士》
            
            
            
                
    第(1/3)页
    何谓因果?
    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原因和结果,可从修道之士的角度来看却是羁绊、是证道的考验。
    俗话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你今天往地里种了一颗种子,来日就会长出一颗果实。
    古长青那日收了这水鬼,他日修道路上必会因水鬼而生出许多枝节。
    修道,修的是自然和圆满,讲究无凭无根。
    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羁绊,清心寡欲,独立于宇宙之外,那这个人就是真正得道了。
    可世上哪里有人没有羁绊呢?
    因此,这羁绊因果就是修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的,这就是证道的考验。
    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古长青必须要为水鬼去报仇。
    这就是因果。
    古长青躺在床上,又看了一会道经,很快就睡了过去。
    次日一早,在太一观学道的另一个居士带着斋饭来到了道观。
    这位居士名为徐寒山,古长青一般称之为山叔。
    徐寒山今年虚岁四十有三,是峨眉山下小望村的村民,四十三年来一心学道,可到底没有道心,终是做不了道士。
    他近的去过峨眉县所有的道观,远的甚至去过北京的国子监,无一例外全都将他拒之门墙之外。
    一则是因为他没有道心,二则是因为他实在年纪过大。
    一般而言,学道之人在二十岁之前就基本定性。
    二十岁前没有道心的人,一生都不可能拥有道心,就算得了机缘有了道心,此生的成就也仅此而已。
    谁会收一个这样的人呢?
    徐寒山辗转多年,最终回到峨眉县。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太一观观主莫名真人却亲自找到了他,说可以让他来观里做一名居士。
    这让徐寒山感恩戴德,从此在太一观做了一个居士。
    为了报答莫名真人,徐寒山还承包了太一观的伙食。
    一日两餐,他都在家中做好,而后送到观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