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南京(第三更!)-《我在明朝当道士》
            
            
            
                
    第(1/3)页
    十一月底,古长青和杀生终于来到了南京。
    自从上一次驿站一战后,两人这一路风平浪静,诸葛秋也没有再来,也不知是伤势过重,还是事务繁忙。
    这倒省了古长青的担忧。
    古长青为了此事,还特意问过杀生。
    “你听说过诸葛家吗?”
    杀生肋骨断了只能躺着,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哪个诸葛家?”
    “蜀汉丞相诸葛亮。”
    “听说在北宋末年的时候最后一支嫡系后人随着皇帝殉国而亡了。”
    “那有没有听说过旁支呢?”
    “诸葛家有旁支吗?”
    话说到这里,古长青就渐渐明白了。
    从当初在诸葛秋面前使用禳星术,没有出现诸葛思的声音,他就想到了这一点。
    诸葛秋并不是真正的诸葛家后人。
    还有刘大勇,应该与诸葛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果猜测的不错的话,刘大勇应该是诸葛秋布置的一手后招,不过刘大勇已经成功的得知了八阵图的下落,而诸葛秋却来找自己,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大勇应该是背叛了诸葛秋。
    那么,诸葛思和诸葛秋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诸葛思已死,恐怕只有诸葛秋知道了。
    古长青有预感,自己还会继续纠缠八阵图一事。
    不过,目下已经来到了南京,蜀地的事暂时是理不了了。
    南京,六朝王都,历来就有龙盘虎踞的美称。
    太宗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南京成为了留都,不过世上最大的城市依然是南京。
    南京与北京一样,有六部和国子监。
    在北京的国子监,一般称之为北监,在南京的国子监,一般称之为南监。
    朱见明的举荐信只是让古长青有了进国子监的资格,至于到底能不能进,还得看古长青自己。
    进入国子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只要有道心,即可直接进入,二是国子监公开收徒。
    国子监公开收徒时间不定,没谁说的准。
    古长青并不是皇亲国戚,靠着朱见明的举荐信只能去拜见国子监的官员,若表现出色,兴许这位官员会看在朱见明的举荐信份上收他为徒。
    如若表现不好,那就只能只求多福了。
    南监在鸡笼山下,四牌楼前,西至进香河,南临珍珠桥,东达小营,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
    第(1/3)页